胡宇齐:迎头赶上惟有“让自己成为巨人”

胡宇齐:迎头赶上惟有“让自己成为巨人”

“猎鹰重型”的纯粹实力震撼世界,帮助我们再次清醒认识到中国与世界顶尖科技水平的差距。此时此刻,一味争论我们比别人究竟还差多少年,意义不大,关键是如何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中国的科技创新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必须下更大功夫钻研核心技术。自主探索各领域的“无人区”,在未知之地留下坚实的脚印,才可能走出更多领域的逆袭之路。

北京时间2月7日凌晨,美国SpaceX公司旗下的新型火箭“猎鹰重型”发射成功。作为世界现役运力最强火箭,“猎鹰重型”的近地球轨道载荷相当于中国“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2.5倍,这也引发中国网友的广泛反思和讨论:为什么不是中国?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赶超美国?

“猎鹰重型”的纯粹实力震撼世界,帮助我们再次清醒认识到中国与世界顶尖科技水平的差距,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此时此刻,一味争论我们比别人究竟还差多少年,意义不大,关键是如何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多年来其实一直处于追赶者的状态,其间种种艰辛与非凡勇气,非亲历者难以体会。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总设计师梁建英日前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分享了不少鲜为人知的高铁故事。在谈及技术引进初期,外方工程师总是神神秘秘、遮遮掩掩时,她感慨“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来自研发一线的感慨,最直观地道出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困难度。   

追赶的前提是学习,技术引进是后发国家的必经之路,却也注定是一条“被别人卡着脖子”的路。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引进趋于多元频繁,但尴尬现实却让人时有锥心之痛:西方挟核心技术漫天要价,我们花重金买来的装备不仅技术落后,还得忍受人家居高临下的轻视与鄙夷。日本政府就曾要求各汽车厂家必须让中国的汽车技术落后20年以上,更有外媒宣称,中国只会生产服装和玩具等低级产品……事实说明,一味引进而不自主创新,只能落于人后、仰人鼻息,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更无从谈起。

核心的技术买不来,引进的路子走不远,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实现跨越式发展,惟有攻坚核心技术“让自己成为巨人”一途。这条路当然不好走,需要克服无法预见的种种艰难与挑战。回望中国人的高铁梦,从40年前新干线上“催人跑”的感叹开始,一代代科学家立志攻关,想方设法研究技术工艺,一步步赢得了建设高铁的可能。面对日本转让的落后“老年款”新干线,科研人员边学边干,用4年时间打造出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此后,高铁发展开启“中国速度”,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2.5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并且成功杀进国际市场。

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系统集成创新、再到完全自主创新,高铁研发历程,正是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奋起直追的缩影,它雄辩地证明了:“成为巨人”是有可能的,也惟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获得追赶所必须的“加速度”。这些年,中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捷报频传,港珠澳大桥荣登“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人们津津乐道:“兔子逼急了会造桥”;中国对指定大型工程船舶实施出口管制,舆论振奋:“昨日爱搭不理,如今高攀不起”。在某些领域,中国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而每一项创新突破带来的,不仅是相关领域的观念巨变、版图重构,还有永不言败、不懈奋斗的隐形精神财富。

科技盛果期让人欣喜,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鸿沟并未完全填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并未根本缓解,像“猎鹰重型”这样“被甩开”的领域还很多。有人统计,全球近七成的手机是中国制造,只有不到5%装配了“中国芯”;超高精度机床和材料学并为工业之母,这一领域日本技术遥遥领先,而中国仍需大量依靠进口……事实无比清晰地告诉我们,即便中国追赶能力惊人,“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突出,但像火箭这样涉及基础学科和工业化水平的领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赶上。中国的科技创新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必须下更大功夫钻研核心技术。自主探索各领域的“无人区”,在未知之地留下坚实的脚印,才可能走出更多领域的逆袭之路。

当下,“春运大片”正在上演。许多高铁乘客感叹,“绿皮车、泡面、蛇皮袋”已经成为记忆里的风景,而100多年前那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运营的“人”字形京张铁路更早已成为一种象征。从詹天佑修建的“争气路”,到如今驰骋于大江南北的“复兴号”,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善、铁路技术的进步与国家实力的提高,无不构筑在自主创新能力的飞跃之上。时过境迁,创新不朽,持续攻坚核心技术“让自己成为巨人”,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看到更远处的无限风光。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