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轮作休耕,农民会吃亏吗(3)

耕地轮作休耕,农民会吃亏吗(3)

摘要:雨水节气已过,随着黄淮地区小麦返青起身,春耕备耕也从南向北陆续展开。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轮作休耕面积为2400万亩,比上年翻一番。此后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力争到2020年轮作休耕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

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

从长远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上应有哪些政策举措?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试点建立耕地轮作休耕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体系,探索形成轮作休耕与调节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余缺的互动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曾衍德说。

曾衍德表示,在原则上,农业部提出“三注重、一尊重”:一是要注重产能提升,休耕不是弃耕,更不能废耕,休耕不能改变耕地的性质,也不能削弱粮食生产能力,这是一条底线;二是要注重政策引导,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承担试点的农户给予必要的补助,确保试点农户收入不降低;三是要注重问题导向,坚持轮作为主,休耕为辅,轮作重点在东北连作障碍区,休耕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以及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四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

王晋臣介绍,为把轮作休耕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农业部将完善制度建设,探索“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制度,在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限的同时,将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作为约束性任务指标和重点绩效考核指标下达到省,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补助标准不降低。同时,建立任务落实责任制,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做好绩效管理。

曾衍德介绍,今年农业部将加快形成轮作休耕组织方式,重点探索实行中央统筹、省级负责、县级实施的工作机制;集成推广一批不同区域生产生态兼顾的耕作制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用地养地结合的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种植收益变化,科学确定补助标准,初步形成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区域轮作休耕、地方财政自主开展轮作休耕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轮作休耕监测评价机制,运用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轮作休耕区域的跟踪监测。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