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回答,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内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他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又先后对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部署。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家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根本遵循,认真领会和正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多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深刻领会为什么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
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做好统战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新形势下群团工作等作了全面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围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