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摘要:马克思认为,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回顾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从来都是贯穿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主题与主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就是要建立什么样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城乡关系、怎样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城乡关系。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方针,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我们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一、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认为,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回顾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从来都是贯穿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主题与主线。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围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战略地位,连续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有力支持了工业化,又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的论断,推进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将“城乡融合发展”写入党的文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2050年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是制约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大短板。

“三农”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纠正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制度和政策偏差,是对中国城乡关系、城乡变化趋势、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长期从属于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以工统农、以城统乡、以扩张城市减少农村减少农民的发展路径,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衡充分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切实把握三个核心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防止追求速度、防止搞运动。要把党中央的安排部署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围绕“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的关键问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在“振兴什么”的问题上,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主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远景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是以产业兴旺为根本。乡村最核心的产业是农业,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突出的问题是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偏低。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无限生机的美好产业。二是以生态宜居为要务。要推进生产、生活、消费绿色化,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用绿色点亮乡村,使乡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三是以乡风文明为关键。要把树正压邪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使乡村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的文明乡风和良好家风蔚然成风。四是以治理有效为保障。要推进以法治为前提实现乡村治理有序、以德治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魂、以自治为核心实现乡村治理有力的“三治”融合,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确保乡村社会和谐有序。五是以生活富裕为目标。要构建长效的政策机制,不断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具有全面摆脱贫困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共享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在“谁来振兴”的问题上,将实现乡村自主发展作为突破口。乡村振兴必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进入,凝聚乡村发展的合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这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决定的。过去一些地方只注重搞“示范村”,树立典型样板,结果加剧了乡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乡村之间在政策上的不公平。这种“背着钱袋去喂养”的做法,也弱化了乡村自身发展的原动力,导致乡村发展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强,越来越丧失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城乡之间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从更深层次上看,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的乡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丧失了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权,被动地接受工业与城市的反哺和扶持,被动地接受城市与工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充分激发乡村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农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自主能力,在保持城乡各自独立性和差异化的前提下尊重乡村自主,让广大村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在“怎么振兴”的问题上,将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变革作为主动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发展同样面临着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任务。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实践表明,城镇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乡村衰退。尽管我国乡村发展总体良好,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这一方面使城市独具资源集聚的优势,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强化了对乡村要素的“吸附效应”;另一方面使城市和工业处于中心地位,在政策体系方面强化了以城统乡、以工带农的城乡不平等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是要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改革、转型、创新三个方面推动城乡地位平等、城乡要素互动、城乡空间共融。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探索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创新,确保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此外,我们要高度重视先进技术这个关键变量。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城乡的空间距离,乡村不再只是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乡村在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对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的发展开辟广阔道路,使乡村的新动能加快成长,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内生动力。

(执笔:陈文胜)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