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王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

【2018-02】王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开拓了一条不断认识真理的正确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又符合本国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动力、主体和道路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认识

人类社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共存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分析我国的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任何社会都存在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生产与需要的矛盾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随时代发展变化的。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总结解决矛盾的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新时代社会矛盾运动的现实状况,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我们党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新的发展高度上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统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基本矛盾运动的认识。

在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基础上,党的十九大要求以推进“两大布局”,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应对社会矛盾运动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一方面,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总体布局”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也适应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需要。只有坚持“总体布局”,才能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从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总体布局”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起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在人类社会基本规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因素。因此,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绝对的、必需的前提,它展现着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经过近40年的改革,“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谓的“硬骨头”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了,但收入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固化、社会矛盾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深化改革受到利益集团阻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有可能遭遇灾难性的后果,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制度现代化推进生产力现代化,为生产力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支持。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需要发展生产力,而且更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促进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提供更先进的理念设计和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其中“制度自信”就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端,通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对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产生综合效应。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驳鲍威尔的英雄决定历史的唯心史观时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也必然构成追求自己梦想的现实主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并且始终践行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执政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一,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在于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的政治立场。《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其二,我们党不断完善制度,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因为“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的梦想。而且“小康”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再从“全面建成”到“决胜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充分体现人民作为历史发展主体力量的作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方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论断,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实践舞台进行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运动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布阵筑基。现代化是当今人类社会最鲜明的特征,因而现代化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内容。综观当今世界,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整体现代化的新阶段。在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体现了我们党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化规律,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所谓的“中国方案”,既包括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要带领世界最大贫困人口群体摆脱贫困、迈向幸福生活、走向伟大复兴,并为世界欠发达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榜样示范,也包括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有的国际义务,提出有益于世界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民的对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有机结合,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顺应历史发展总体潮流和趋势,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为建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