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11)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及发展战略,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坚持正确方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保持高度政治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享有者和传承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巨大成果。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拓展向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300多项改革举措的推出,重点难点改革的突破,“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建立。2014年早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并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强调社会效益首位、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效益”相统一,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着13亿人的文化自信。先后出台了两效统一、媒体融合发展、高端智库建设、文艺评奖改革、扶持戏曲和影视业发展等70余个文件和有关政策,理顺了内外宣体制、互联网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搭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梁”和“柱”。党的十九大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开放的体制机制,调动和发挥全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

(五)扣动世界心弦,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使命。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基于历史引领未来,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1.减少文化误差,弥合文化鸿沟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2014年11月,习近平同志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的“瀛台夜话”讲述了瀛台的历史,清朝光绪皇帝“百日维新”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的故事,引发奥巴马感慨:“中美历史上这一点是相识的,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这是不变的规律,需要我们拿出勇气。”习近平总结说:“要了解今天的中国、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2015年5月,习近平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