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透视(8)

摘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北京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也是政府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而做出的主动应对。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使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创意以及新业态产生,同时加快创意产业的创新式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即融合的特性。

 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以下简称《总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的第七个版本的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总规》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明确了北京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和目标任务。《总规》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来展开。

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着重作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重点是“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即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这是在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北京市的总体要求。

在如何推进文化中心建设方面,《总规》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即从旧城、中心城区、市域和区域四个空间层次的范围,建设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同时加强世界遗产及文物等九个方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总规》要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驱动。

(一)系列政策出台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活力

加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既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2016年,北京市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积极推动首都文化改革发展,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这是北京首次将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列为市级重点专项规划。《规划》将“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造的活力”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既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也是对作为文化中心支撑的产业提高提出的更高要求。为切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这一重点工作,北京市2017年8月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为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加速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北京市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努力构建高精尖产业,2016年的5月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6年版)》,将文化创意产业各业态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将不符合首都功能的部分劳动密集型的文化制造环节和占用过多土地资源的文化业态列入了限制和禁止的目录。有序推动转移疏解文化创意产业低端业态和生产环节,有助于创意产业向更高形态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