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案例折射电子政务进入新时代

30个案例折射电子政务进入新时代

摘要:在浙江,百姓办事找政府最多只需跑一次;在北京,“北京通”带给市民便捷的生活;11.2亿张“一卡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模式……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30个电子政务案例,成为备受关注的亮点。一串串数据、一项项成果,折射出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在浙江,百姓办事找政府最多只需跑一次;在北京,“北京通”带给市民便捷的生活;11.2亿张“一卡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模式……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30个电子政务案例,成为备受关注的亮点。一串串数据、一项项成果,折射出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展台上,一块颇有未来感的电子屏幕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决策支撑系统。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整合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可提供全国、区域、行业、专题等不同层面的专业解决方案。“这套系统中,仅数据库的大小就达到了15.6TB,今后还会补充更多的数据信息,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决策。”工作人员说。

目前,“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决策支撑系统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实现了应用。据了解,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每月采集14个重点行业、107个工业园区、563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运行数据以及全省重点投资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宏观和微观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比较和关联分析。

“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数据壁垒”,正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表示,数据背后代表的是政府职能,代表的是权利和义务。打破数据壁垒,不单单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个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范畴。

2012年秋冬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多起重污染天气事件,引发公众关注。次年,国务院出台被称为“最严环保法”的“大气十条”,京津冀以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也应运而生。此次展览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也将这套系统带到了观众的面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朱莉莉介绍,作为“蓝天白云保卫战”中勘察敌情的“侦察兵”,预报团队建立了目前全环保系统最强的高性能计算集群,使中国自主研发的空气质量模型NAQ以及另外三个国际主流的空气质量模型得以高效运行。如今,输入一系列基础监测数据,便可以预报未来区域内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变化。

“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以应用促发展是大数据产业的关键。”作为数据决策板块点评人,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龚晓峰表示。

正如水利部的“水利一张图”项目,将信息化与流域管理相互融合,整合了50余类空间数据资源、7个应用系统,为管理者在行政许可、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过程中提供了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对象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一张图”则突破了多源、异构与海量国土资源数据集中管理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土地、矿产所有审批业务和综合管理业务全部网上运行。以“一张图”为基础,构建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全程监管和动态跟踪,土地、矿产领域违法案件大幅下降,更是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数据服务,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