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

走出去

摘要:1989年第一批大钟寺人让京辉从无到有,1998年第二批,2004年第三批,为了建设京辉,大钟寺将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注入京辉。而我,则是第四批进驻京辉的大钟寺人,也有幸成为大钟寺“走出去”战略的执行者和见证者。这种历史的使命感和荣耀感让我心中那小小的埋怨、委屈、不理解一挥即散。

大家好,我是大钟寺股份社环宇京辉气体公司的张财,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走出去》。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东升镇百姓宣讲团了,说实话,在咱们东升宣讲,我压力特别大。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家早早就从海淀搬到了昌平,上班的地方又远在房山,我的生活和工作似乎都离咱们东升太远了,我怕自己不能像其他宣讲员那样,讲述大家身边的事和熟悉的人,我怕,和大家太陌生。

2012年4月我以大钟寺职工的身份直接进入京辉气体公司,一年后公司迁至房山。起初的两年,我心里有过埋怨,有过委屈,也有过不理解。我是一名大钟寺的职工,却几乎和大钟寺这片土地没有任何交集,看不到头的公路把我和大钟寺、和东升隔得远远的,每当我开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盘旋起那句诗:我在这头,家在那头。

时间年复一年的过去,我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了。我也曾问过自己:这样图什么呢?3年前一次公司培训会让我的思想有了转变,通过那次学习,让我了解了我们京辉气体的发展史,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我所做的工作是多么的有意义。也许,我不一定非得脚踏在大钟寺的土地上才是大钟寺人,更重要的是我有没有传承大钟寺的精神,那种勇于开拓,站起来、走出去的精神。

孙国春同志,是京辉气体的开创者之一。1989年,孙总带领着6个大钟寺人,在翠宫饭店东侧的6间小平房里,一个不足200平米的地方成立了京城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站,这是京辉气体的前身,同时也开启了大钟寺人28年的创业之路。最初的供应站,什么笤帚、簸箕、米面粮油啥都卖,干得也算不错。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孙总,敏锐地发现北京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产业,烟囱工厂层出不穷,而各类工业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气体,不管是冶炼切割、设备还原冷却还是精密电子元件的制造与保护。气体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就这样孙总果断决定,转型!而这次决策也成为了京辉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蜕变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头一个,是资金的压力。还有,就是人才的短缺。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缺资金,就搞股份制改革,整合员工和村民的资金,“攥成拳头打出去”。这个行业对技术和人员素质要求高,本土职工素质跟不上,我们就外聘专家、老师,边学边干、积极实践,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开始起步的时候,我们是没有生产能力的中间商小气站,只是给各个工厂送送气赚赚差价。随着资金的积累,人才的逐步充足,在2004年,京辉气体由海淀搬到昌平七里渠工业园区,不但离开了大钟寺、离开东升、更是离开了海淀,也是在那一年,我们拥有了第一套水电解制氢设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气体生产厂家。

到如今,是京辉气体“走出来”的第14个年头了。我们的步子越迈越大,离家越来越远,可我们大钟寺人那股子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却一直都没有变。我们的企业越来越成熟,我们的队伍由当初6个人不足200平米的地方,发展到现如今拥有150名员工,占地超过7万平米,注册资金2亿,市值5亿,拥有多套国内一流生产设备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气体生产厂家之一。这就是我们京辉交给大钟寺的一份答卷,更是大钟寺交给东升、交给海淀的一份答卷!

1989年第一批大钟寺人让京辉从无到有,1998年第二批,2004年第三批,为了建设京辉,大钟寺将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注入京辉。而我,则是第四批进驻京辉的大钟寺人,也有幸成为大钟寺“走出去”战略的执行者和见证者。这种历史的使命感和荣耀感让我心中那小小的埋怨、委屈、不理解一挥即散。虽然我们离家越来越远,可我知道这是为了让家越来越好,为了我们的家人越来越幸福。看不到头的公路把我和大钟寺、和东升隔得远远的,可我们的心、我们的血、我们的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京辉气体的成功不但属于我们大钟寺,更证明了我们东升人的优秀,我们有能力走出去,有能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