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听“嫦娥之父”讲述中国人的探月之路(12)

摘要: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去探索几十万千米以外的月球呢?探月对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甚至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究竟有什么影响,能产生多大作用?本期报告中,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的探月工程,您或许能从中找到这些疑问的答案。

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国家向国际申请将嫦娥三号落月的地方命名为广寒宫,已经得到了批准,现在月亮上真的有广寒宫了,以后全世界都要把这个地方称为广寒宫。另外,中国古代还有28宿,我们用28宿把“广寒宫”周围巨大的撞击坑也分别命名了,并且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下一步我们要到月球上去采样,预计会派出四个探测器,总重8.2吨,现有的火箭都带不动,所以我们在天津造了长征五号大火箭。大火箭的尺寸太大了,比火车隧道还粗,用火车没办法运输,只能靠水运从天津运到海南,到时候从文昌发射。嫦娥五号的任务是把样品带回地球,整个过程没有人的介入,全部自动取样。着陆器上装有钻机,可以自动打钻,取出圆柱形的样品后装到火箭顶上的返回舱里。最难的一点是地月间有38万到40万公里,这个距离是不固定的,返回舱必须要跟绕着月亮飞行的一艘飞船自动对接才能返回地球。返回舱上没有人,那么远的距离用望远镜又观测不到,整个过程都是在不可见的状态下进行的,好在这些技术难题最终都被我们克服了。现在还有一个难点无法解决,返程中返回舱在高速状态下会燃烧起火,如果里面有人将会把人活活烧死。我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像小孩子打水漂一样,随着跳跃次数的增多,石子的速度越来越慢,我们设想让返回舱在大气层里打几个“水漂”,以此降低它的速度。因为这种设想没有足够的把握,我们发射了一个返回舱和一个卫星来作实验验证,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体是让飞船把返回舱扔进大气层,然后返回舱跳出来,飞一段时间再进去,经过南半球、非洲、印度洋及巴基斯坦、印度、西藏等地区,最后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上。实验结果是成功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样品成功带回来,也可以把人送上月球安全带回来,这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采样返回计划。在这之后,我们还要将月球车着陆器着陆在月球背面,那里还从来没有过人类的足迹,要怎么操作呢?最大的技术难题是月球背面处于人类的视觉盲点,在地球上看不到,也不能通讯,所以要先发射一个卫星绕月球飞行。卫星飞到月球背面给月球车和着陆器下达指令,同时把它们的数据收集起来,等飞到正面的时候跟地球取得联系、报告情况,转到背面再去指挥。这种方法的技术难度和变数非常大,后来我们用另一个更加方便稳妥的方案替代了它。地月拉格朗日2点(拉格朗日点:在两大物体的引力下,能使小物体稳定的点)刚好处于月球的正背面,距月球6.8万公里,在L2点上既可以看到地球又能看到月球。通过建立空间中转站,我们可以把人造卫星留在L2点,使地、月能够取得联系,从而有效的指挥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展开工作。如果实现了,我们将会实施许多迄今为止人类都没有实施过的探测项目。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