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对比观

村支书的对比观

摘要:夜深了,我和战友的父亲还在热烈地聊着。这宁静的夜空,也仿佛被老人家的爽朗笑声点燃啦!

今年元旦,我到京郊农村战友家中做客。

吃罢晚饭,和战友的父亲聊天。

“你在北京城里工作,了解中央的精神多,这次十九大,有啥新的惠农政策啊?”战友的父亲在农村当了20多年村支书,虽然早已退休,已经80多岁了,但对党的政策仍然非常关注。

“这个您可难不倒我。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三农的政策有不少,其中有一条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农民土里刨食,把土地当成命根子。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说到农民心坎上了。改革开放前后,我都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对党的农村政策体会很深。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下子把农民的干劲给调动起来啦!”

“从哪里看出来呢?”我问道。

“大集体的时候,让大家下地干个活,那个难呐!‘每天去上工,要敲三遍钟。到了地里后,都是磨洋工。’一联产承包,就像换了个人,马上就大不一样啦:‘不管穿皮鞋,戴眼镜,回到家里都劳动。又锄地,又拔草,一会儿不干老婆吵。’再也不用人催啦!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是大变样!”

“农村变化再大,毕竟还赶不上城里啊!”我故意“逗”战友的父亲。

“你这可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小瞧农村喽!现在农村吃住行也不比你们城里差啊!”我的话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先说吃吧。70年代,家家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联产承包后,就变成了“三间房子一个院,老婆孩子在一块。养个鸡子下个蛋,不断吃个炒肉片。”现在是“鱼嫌腥,肉嫌腻,青菜红薯做调剂。”

再说住。70年代:“土坯墙,杨树梁,木头窗户,茅草房。”联产承包后:“青砖屋,红瓦房,伸屋檐,加走廊,冬天暖来夏天凉。”现在是“建小区,住楼房,真皮沙发弹簧床,电视上了背景墙。闲来无事网上忙,卖菜都不用出房。”

再看行。70年代:“下个地,赶个集,全靠两腿量地皮。”联产承包后:“看朋友,走亲戚,骑着(自行)车子真神气。”如今:“家有轿车不算富,有的还有好几部”。

“现在的农村,蔬菜新鲜空气好,心情舒畅人不老,这样的日子,打着灯笼到哪儿找啊!”

父亲,看把您美的,都成了诗人啦!

“哈哈哈哈……这都是托党的好政策的福啊!”

夜深了,我和战友的父亲还在热烈地聊着。这宁静的夜空,也仿佛被老人家的爽朗笑声点燃啦!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