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200岁”的大众理发店

难忘“200岁”的大众理发店

摘要:1978年12月22日,冬至。这一天,北京异常寒冷。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广播却让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暖洋洋的。

1978年12月22日,冬至。这一天,北京异常寒冷。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广播却让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暖洋洋的。

咱们北京各行各业,上百年的老字号不少,诸如同仁堂、荣宝斋、东来顺、吴裕泰等等。您是否听说过,京东顺义杨各庄(今杨镇)曾有个“200岁”的“大众理发店”。我所说的“200岁”并非有200年的经营历史,而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1月,创办“大众理发店”的三位退休职工祁振玉、赵进举、孙希权的岁数分别是70岁、66岁、64岁,加起来之和是200岁。他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创办的“大众理发店”,是当时镇上第一家个体经营性质的理发店。

杨各庄在清朝康熙年间,曾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等名镇齐名,但在“以粮为纲,全面砍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车马归队,劳力归田”的极左年代,早已没有了历史上9市场、12铺家、18烧锅、20门店及临街可见的坊、行、馆、房等曾有的繁荣景象,镇头上仅有的公社办的一个理发店、一个自行车行、一个裁缝铺、一个钟表修理店,算是全部的服务行业,大街上呈现的是车少人稀,空荡萧条的景象。吃饭难、做衣难、修理难、买难卖难、出行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就拿理发来说,早上店门没开,门外早已排成“长龙”,开门蜂拥而入先抢牌,听候叫号,等上仨俩小时是常事,一到节假日就更甭提了,客人中从一二十里外赶来理发剃头的大有人在。

巧的是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日子,正好是杨各庄工商所批准成立的那天。没想到不久后,县工商局便派我去杨各庄工商所任所长。在后来的日子里,工商所对祁振玉等三位老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冒风险办镇上第一家个体理发店给予热情帮扶。有一天,祁振玉老人找到我,让我给理发店取个名。我实难推辞,“受命后”还真是动了脑筋,想到理发店由祁振玉发起,三人合伙经营,就叫“大众理发店”吧。大字是一横加一个人字,代表发起人,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表示赵进举、孙希权二人支持发起人,又是为众人服务,三位老人对这个名字都很满意。

因为是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有的人对个体户存有偏见,不理解,七嘴八舌,说什么都有。有的单位甚至违反政策,错误规定退休职工如再从事营利性经营就停发退休金。我们工商所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个体经营,就给老人支招,让他们对外说自己是受雇他人,只是当帮手带学徒,把业主写子女的名字,这样就能规避风险保住自己的“铁饭碗”退休金。我请杨各庄供销社焦克仲主任帮忙,从木器加工厂找块硬木水曲柳板子刷了清漆,又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我小学时的启蒙老师,时任杨各庄中学语文教师的张惠民,给写了“大众理发店”的店名。开业的日子选的是杨各庄旧历初六大集,意为六六大吉(集)大顺。开业没有放鞭炮,也没有锣鼓声,可前来站脚助威看热闹的人很多。赵进举年轻时在北京耍手艺,到天桥学过武术,他抖擞精神向大家作揖后说声献丑了,便打了一套他拿手的落地梅花拳,引得围观人连声叫好掌声不断。有人说今天没白来开眼了。接着祁振玉店长说,今天本店开张之日,军烈属、残疾人免费,其余客人半折收费。就这样,热热闹闹的“大众理发店”办起来了。

“大众理发店”开业以后的日子里,三位老人一门心思搞经营,便民服务立店规。对顾客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不以貌取人,生人熟人一样,老人小孩一样,人多人少一样;有钱理发,没带钱也理发,吃三过五给钱还行。因店内设施简陋,也只能理一般发型,有光头、平头、分头、寸头和女士短发等。但他们有一系列招徕顾客的免费服务,如“打眼”“掏耳”“放睡”等,主要是给理完发的客人,采用各种工具和十余种手法对眼部、耳部、头顶、肩部到腰部各处穴位进行按摩,使身体各部位得到放松。所以,理完发除去要征求顾客意见,给顾客掏一掏耳朵外,揉一揉脖子,捶一捶肩,拍一拍背等,这也是经常做的。按行话说这叫“放睡”。这“放睡”讲手法,有轻重缓急,有节奏拍打出点儿来,外人从店门口过,就知道做完了一个活儿,这种服务顾客感到很舒服,只可惜现已失传。

当地有个风俗,病危的人临终前要剃头这最后一次头,这活叫“老人头”。一般理发店不做,说怕被“晦气”冲着。可“大众理发店”三位老师傅不在乎,他们想的是临终的人需要这最后的服务。不管风雨寒暑,有求必应,绝不误事,进病房、到老人家中剃“老人头”,这是名副其实的上门服务。这头很难剃,站着不行,坐着也不行,只能或单腿或双腿跪在病床边、炕沿儿下,动作要慢手要轻,直到家属满意,就是这么难做的辛苦活也不多收钱。镇上一街老东门外有位半身不遂的孤老病人,已很长时间没理发。在三街住的祁振玉知道后,有天晚上下了班,他不顾天黑和高度近视,带上工具,手提马灯,深一脚浅一脚去给这位半身不遂的孤老剃头。洗头、剃头、刮脸,他不嫌脏不怕麻烦。从此,祁振玉大约每月给剃一次头,病人每次见祁振玉来给自己理发,虽说不出话,可泛起的热泪总围着眼眶转。就这样,祁振玉坚持两年多,直到病人去世,给剃几次头他记不清,唯一记得从没收过一分钱。街坊邻里都很受感动,有人说祁振玉真是个大好人,打着灯笼也难找。

“大众理发店”热情便民服务的事,先后在《北京日报》《京郊日报》登过,也因此多次被有关部门评为市、县先进个体工商户。1983年秋天,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长王纯到平谷开会,路过杨各庄时下车特意到“大众理发店”看望祁振玉、赵进举、孙希权,夸奖他们带了个好头。这里要多说两句,三位老人解放思想,不怕风险,冲破阻力创办“大众理发店”,对杨各庄地区(辖五个公社66个村)的个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很快出现了全县第一个个体旅店、商店、客运户,还评选出马修来、刘富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当时全县只有两名)。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出席会议时,时任总书记胡耀邦说:“你们从事的事业是光彩事业。”

斗转星移,改革开放已40年,创办“大众理发店”的三位老人已先后去世。今天的京东大杨各庄,发生着数不清的深刻变化,古镇正行走在全新的航船上,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啦。西南的芦苇荡,已成京东最大的芦苇型湿地保护区,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想都不敢想将来能把北调的长江水引进来。大庙改建成的杨镇中学知名度越来越高,数千公里外的维族青年学子都来这里读书。几万名师生规模的北京城市管理学院,已建成投入使用,杨各庄从此有了高等学府。北京现代汽车杨镇三厂生产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已上市。北京地铁十五号线东延到杨镇,已列入“十三五”计划开工项目。

如果在天有灵,知道家乡“京东大杨各庄”今天发生的变化,“大众理发店”三位老人脸上也会露出笑容。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