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农村改革四十年

我亲历的农村改革四十年

摘要:农村改革四十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四十年前任何人都想象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新的伟大工程又开启了。展望未来,让我们充满激情。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那年我16岁,在镇中学读高二。在那崇拜英雄的年代,我们崇拜的是陈景润、高士其等科学家。大家用功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考上大学,立志当科学家。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农村是同学们的共同愿望。

那时候老家还叫掖县,和蓬莱、黄县齐名,是全国有名的学大寨先进县。县里粮食生产已经实现“跨纲要”(亩产300斤)、“过黄河”(亩产500斤),正在向“过长江”奋进。记得村里当时小麦亩产300斤左右,玉米也不过400多斤。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很差,地瓜是最主要的口粮。一般吃鲜地瓜要半年左右,吃地瓜干和地瓜干磨的黑粉也要几个月,生产队里产的小麦、玉米多数都交公粮了,白面馒头只能在重要节日或来贵客才能吃上,根本不敢奢望天天吃。只要每天能吃上不掺地瓜面的黄澄澄玉米面贴饼子就是梦想中的生活了。

中学里学校抓得比较紧,白天上课,晚上还要上晚自息。对于天天玩耍的弟弟、妹妹们看来,考大学简直是在玩命。在小学的堂弟嘲笑我:“三哥使劲学习,不就是为了到城里吃好饭。”吃上好饭,是人们心中的最大梦想。

1979年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三年。这年我加入到全国468万高考大军中,是当年6%的幸运儿,成为了全国28万名大学生中的一员。当时外人看来,我们是天之骄子。那年我们全镇总共也只考上6名大学生。自己是家里的骄傲,也是村里的骄傲。出门到镇上,会有人指指点点,在农民眼里,大学生很了不起。

大学生活紧张而快乐,一晃两年过去了,完成了基础课学习,开始第一次专业实习。1981年12月份,我们正在宁阳县实习,老师来到我们实习点,传达了一个爆炸性消息,说中央有一个重大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在全国普遍推开。当时我们心里还有些疑问,过去上面不是批判“包产到户”吗?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怎么又要全国推行?实习结束后,我们带着疑虑回到了教室。老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国家农村改革政策,讲解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作为一名学生,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联产承包责任制会给未来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1982年秋天,学校校长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归来,给全校师生做报告。校长报告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我要给每位同学送一台18寸的大彩电”,大家高兴坏了,一个劲地鼓掌,接着他说:“不是现在,是2000年,那时我们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如果到2000年在座的各位同学谁家还没有彩电,跟我说一声,我一定给大家送去”。接着校长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以及到2000年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我们对2000年满怀憧憬,充满了期待。

1983年,烟台市全面落实中央政策,是山东省最后一个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市。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家里可以一年到头吃白面馒头了。农活不用天天在地里耗着了。即是大忙季节,也可自己安排,早晚干点就行了,可以避开最热的中午时间下地。农民从担心“复辟资本主义”,开始逐渐地体会到责任制的好处。

1983年7月,我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那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只有7746亿斤,亩产量260斤。此后的三十多年,我在农村统计工作岗位上见证了农村社会经济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作中,记录着全国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农民生活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基本小康。全国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丰收的喜讯自己最先知道,因为这都是自己参与调查实实在在得来的数据。2017年全国粮食亩产量达到734公斤,比1978年翻了番还多。眼见着餐桌上不断丰富,天南地北的农产品应有尽有,一年四季随时可以买到。看到很多农民住上了楼,开上了车,有的还开办了工厂。天天吃玉米面贴饼子的梦想成了很老的笑话。大学校长18寸的电视机,一台也没有送出。因为90年代城里人差不多家家都有彩电了,2000年已经开始流行40寸以上彩电,谁还要18寸的呢。

农村改革四十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四十年前任何人都想象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新的伟大工程又开启了。展望未来,让我们充满激情。当然,伟大梦想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不停步,开放不停步,到本世纪中叶,新的伟大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三十年后,再看变化,我们更加期待。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