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推进的同时,出现了轻社会发展、轻民生改善、轻思想文化建设等问题,贫富差距加大,腐败现象此起彼伏,环境资源方面问题屡出不穷。进入新世纪,社会矛盾前所未有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都需要正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们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这些成就表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而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出现不同的认识和歧义,是非常正常的。但如同列宁所云:“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如果为了强调要重视社会建设,就提出用“以社会建设为中心”取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强调要重视政治改革,就提出用“以政治改革为中心”取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强调要重视民生建设,就提出用“以民生建设为中心”取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是不可取的,还是要回到统筹兼顾的道路上来。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说过:“现在,有些人发议论,往往只看现象,原因是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根底。”一些人看到了由于单打一地搞经济建设而出现的种种毛病,想矫正,是很对的,但矫枉过正就不对了。
我们不能淡忘了唯物史观这一根本。现在许多人都很关注民生,呼唤公平,但却忘记了唯物史观的根本就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这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及所有其他社会矛盾的产生、缓解、解决,都离不开并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要因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就昏了头。这里不仅有一个“人均”的问题,更有个“可持续”的问题。看一看欧洲一些福利国家现在的困境,我们就会多一些感悟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他特别强调,“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我们要深刻领会,守正创新,坚定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继续前进。
(王兆铮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全国党校期刊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央党校老教授工委顾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