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2)

摘要: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影响历史的千年大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卓绝奋斗中,始终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性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传承发展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那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影响历史的千年大理论。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那种“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这话说得非常实在,乃科学箴言。

从《共产党宣言》这篇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开篇之作发表170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解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确,要想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不可能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却历久弥坚。马克思主义必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一方面因为它研究、继承和改造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学说,揭示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总趋势,将建构人类理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坚实基础上,使之从空想华丽转身为科学,从而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革命,是近现代世界文明的伟大思想成果;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能随着实践、科学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与世开放、广泛包容、善于吸纳进步文明成果而不断创新的伟大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它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质。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包含有民族性和时代性要求,它不是脱离具体民族和时代之外的抽象理论,而是与民族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具有丰富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关心欧洲国家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而且高度赞扬亚洲各国人民反对西方列强的英勇斗争。马克思对于中国人民反对英国帝国主义进行的鸦片战争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欧洲的反动分子到达万里长城之时可能引发中国革命,紧接着也将会引发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尽管他们热切的期望未能实现,但充分展现他们理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撰写了十几篇关于中国的通讯,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

再次,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东方经济落后民族或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构想,进一步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质。这个构想,不但为后来的东方落后国家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发展道路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而且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民族化和时代化,才能成为革命行动指南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理论品格,所以在170年的历史长河中久盛未衰。马克思主义深接地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有合适土壤就能植根发展,如今已成长为枝干繁茂的参天大树。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包括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也就是说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也应当如此,同样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中,属于共性、普遍性的内容就是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属于个性、特殊性的内容就是带有某些民族特点和时代局限的具体观点和具体结论。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发展,就是要传承那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科学技术成就与民族的和时代的特征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如今已经成长为枝干繁茂的参天大树,它的第一根枝干就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形态变为了实践形态,在极其广袤辽阔的土地上创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曾经威武一时的超级大国以及与它紧密联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但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正统传播的历史不容否定。那种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完全割裂,乃至对立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历史实际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与原本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有了区别,但是它的基本面和主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割裂和对立的观点,实际上是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观,认为列宁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把两者对立起来,这是我们不赞成的,其实质是要腰斩马克思主义,这也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需要高度警惕,不能任其泛滥。

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遭受了严重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是我们放开视野,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人们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即原本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主干,那么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参天大树的一根非常茁壮的枝干。

中国共产党勇于实践斗争、富于理论思维,是个不断创造历史、不断创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卓绝奋斗中,始终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创立了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性发展。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