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夏: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文化发展成就(上)(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未来我们应该怎么让文化自信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今天我们请来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丁夏教授,跟我们一起来谈谈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

主持人:改革开放40以来中国文化从封闭、单一中艰难启程,不断走向开放、繁荣、多元,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与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共兴共荣的非凡历程,我们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日益繁荣。请谈谈您的看法。

丁夏:文化的繁荣,我虽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从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来。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诗歌是许多中国人的爱好,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什么意思呢?如果不学《诗经》,你这个人就不会说话。这里的“不会说话”不是说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说不能很好、得体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古人必须好好学《诗经》,学了以后,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的诗词爱好者,而且不限于传统的古体诗,还包括新诗。有些新诗诗人也是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比如年轻的诗人海子,他留下的名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直到今天还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为什么?太美了。

据我所知,全国范围内,喜欢写旧体诗的人,十年前大概有五万多人,现在只会更多。《全唐诗》有多少首?保留下来大约有五万首。五万首诗在今天是什么概念?今天这些诗人,每人一年写一首诗,就是一部《全唐诗》。一个诗人,一个诗歌爱好者,怎么可能一年只写一首诗呢?所以,今天仅古体诗这一个品种,它的作品就比唐代还要多。所以我们说繁荣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主持人:您说的是诗歌,我觉得最近几年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很快。

丁夏:网络文学是一个全新的品种,它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它跳过了出版这个环节,可以依靠崭新的网络传播工具,迅速传向整个社会。不需要像过去一样,必须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才可以为别人所知。作者自己就可以把作品放到网络上,让别人看见。这样一个崭新的传播方式,的确给今天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这也是新的文学样式和传统的文学样式的相互交流。比如,网络文学也可以变成影视作品与纸质读物。所以今天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技术的进展是既快又常常令人意想不到的,你很难预知将来会如何。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不知道再过40年,我们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的。这40年的文化发展,不光有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政策、政治环境,它还赶上了人类科技进步最快速的半个世纪。最近的半个世纪也是人类的科技进步最快速的半个世纪。有句俗话叫“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我们可以借这句话来形容当今科技的发展。也许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一个崭新的东西推出来以后,就会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也是很大的。传统文学总的作品数量虽然比以前大大增多了,但是单本的印刷量比以前大大减少了。过去一本小说印上万本,那太寻常了,不值一提,十万本、二十万本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有的甚至上百万本。但是今天,很难有一部作品能有这么大的印刷量,不是这些作品不好了,而是新的文学品种出现了,在平分秋色。

我们讲40年文化发展成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正好处在一个科学昌明、技术发展步伐大大加快的时代,这就使得文化的节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一个作家可能要奋斗几十年,才能闻名全国。比如杜甫,从他开始写诗到他后来成名,几乎用了他一生的时间。为什么?那时候传播的方式不一样,主要靠口耳相传。现在我们处在网络的时代,在短短的几天以内,就可能让一个人闻名全国。比如来自湖北农村的余秀华女士,她的文化程度并不太高,但是喜欢写诗,成为了一个诗人。如果在古代,我相信没有人会知道这样一个农村来的女诗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传播的方式不一样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