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摘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夯实文化软实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精神文化价值体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导功能,达到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发挥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新时代,只有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性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和意识形态自信,进一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性

意识形态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这是由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的。阶级性是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普遍特性,而阶级性、科学性、人民性的结合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显著特性。意识形态反映阶级利益和阶级诉求。在阶级社会,各个阶级都有反映并表达自己本阶级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没有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哲学、政治、道德、法律等思想观念体系,资产阶级也有资产阶级的哲学、政治、道德、法律等思想观念体系。这些反映不同利益关系和不同生产关系,从而为不同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观念体系,对于不同阶级而言具有对立性而不具有普适性,这就是意识形态所显示的鲜明的阶级性。

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除阶级性以外,还具有科学性和人民性。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代表社会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体现出科学性和始终为了人民利益的人民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由于背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代表民情民意,而只是一味地为不合理的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辩护,因而失去了科学性和人民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价值诉求,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论证社会主义现实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先进性、优越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不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完善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构成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可见,在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不是所谓“价值无涉”“价值虚无”或“价值中立”的超越现实社会关系和实际生活的思想观念体系。

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和整合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功能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影响和整合多元文化价值观,达到在价值认同基础上获得价值共识从而起到价值引领的目的,就能体现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点、根本内容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和全面展示,也集中体现和全面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文化,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现实生活和美好未来向往的共同价值追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尽管处于主导地位,但也受到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挑战,更受到一些意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文化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的利益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现象,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必过于担忧的现象。建立在利益多样化基础上的个人价值取向的多元选择和多样性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多元文化价值观同时并存与双向构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要想使现实中的多样化思想观念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起到推动观念更新、形成价值共识和启迪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就必须在促进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同时,在全社会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推行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引领力。

为此,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特别是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有利于强化基于价值认同的价值共识,形成行为习惯,从而奠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根基,立起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构筑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高地,固守好立德育人的道德防线,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健康持续发展。

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抵制和批判错误的文化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抵制和批判错误的文化价值观,达到区分善恶、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启迪智慧、传播真理的目的,发挥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作用。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斗争是促进思想认识交流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手段。意识形态阵地和思想文化阵地,正确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体系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观念体系必然会去占领。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并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一统天下,各种思想思潮围绕争夺人心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息过。在我国,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的遗留外,借助国门大开和互联网络而来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极大挑战。如果掉以轻心,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有的话语权就会被弱化、边缘化,有的甚至会从根本上丧失。因此,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更要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主导性作用,以正确的网络舆论价值导向挤占各种错误思潮的空间。要通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阵地去除污泥浊水,确保朗朗晴空。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夯实文化软实力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夯实文化软实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精神文化价值体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导功能,达到促进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发挥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作用。有学者认为,软实力就是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它通过与硬实力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更突出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重要性,说明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这一命题具有客观真理性。

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它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决定着国家的制度选择和道路选择。因此,文化软实力其实一点都不软,它通过影响国民的人格塑造、理想信念确立、价值准则遵循、道德情操构建等精神文化层面的运作,达到决定社会风尚和影响民族素质、国家形象的效果,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要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牢固树立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认识,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着手来夯实文化软实力,确保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