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能够快速形成(2)

第六,凭籍其对世界形势的精准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早在1921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中国的问题本来是世界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今天,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时刻,习近平同志明确地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当今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由于新一轮权力转移的出现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存在的弊端愈发凸显,进而引发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尤其是随着当今世界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难民问题、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增多,为了适应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要求,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各方要求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益强烈。习近平同志对此进行精准分析,豪迈自信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着眼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阶段新形势,致力于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发展道路等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建立更为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等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深化了全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七,凭籍其浓郁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挑战是强者的机会;成功发源于问题,强者成功于挑战。习近平同志以其对党和国家极端负责、对人民大众极端负责的使命担当,怀有浓郁的问题意识,正视而不回避问题、解决而不敷衍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们看到,在其思想体系中治党治军思想占有极重分量,而治党治军思想的形成恰恰是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勇气和担当,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再塑肌体,再塑形象。首先,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坚毅担当、铁腕反腐、凝心铸魂、正风肃纪,“打虎”“拍蝇”“猎狐”三招并发,重锤之下火光四射;其次,党内教育接连开展,为全党同志“补钙”“加油”,坚定全党的本色初心;第三,紧紧抓住党内突出问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第四,制度建设持续加强;第五,瞄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个关键,特别是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巡视等一系列创新性“组合拳”探索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途径,向着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的目标砥砺前行。这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的蜕变,这是一个国家朗朗乾坤的希望。也正是由于党内腐败问题愈演愈烈严峻形势的倒逼,使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痛下决心,自我革命、自揭疮疤,使得新形势下怎样建党、建成什么样的党的思想得以丰富与发展。

军队建设亦然。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旗帜鲜明反腐败、大刀阔斧搞军改,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等新理念相继诞生。“经过5年努力,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虎虎生气、堂堂正气、融融暖气布满军营。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打败任何来犯之敌!

第八,凭籍其厚重的理论造诣。习近平同志在其丰富的阅历中结合从政实践,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治国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完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可以说,厚重的理论造诣在其新思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和制度体系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治党治国治军、管理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目标和任务作出的新的科学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国家治理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一位境外共产党领导人这样说:“过去中国人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我们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因素

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每个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活动的结果。

第一,从当代中国的时空方位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时代之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无疑是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的基本指向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跨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同这个新时代相伴随,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是如何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如何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如何有效应对中国发展起来后更具复杂性、挑战性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一言以蔽之,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要论断: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背景必须把握好的总背景、总命题,也是一个总逻辑、总线索。

第二,从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当今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4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就需要发展,变革需要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开展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理论指导。这一全方位、开创性的实践过程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可以说,这一新思想是在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丰厚沃土中长成的参天大树。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定会彰显出强大实践魅力和现实说服力。

第三,从中国与世界的密切联系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当今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发紧密,特别是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市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影响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是同人类命运、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呈现在世人面前。如此这般的形势,迫切需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回答“世界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一系列时代之问。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变化和这样的大背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精彩回答。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方向。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第四,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奋斗中积累起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浓墨重彩。这些在历史上都曾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承、怎样光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

第五,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丰富发展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老祖宗,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石。科学之树常青。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的活力在于不断发展。信守马克思主义需要联系实际也必须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也必须发展。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火热实践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博大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也没有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脉”,而是使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根脉”在当今中国愈益焕发出真理的光芒、文明的光芒,使我们底气更足了、力量更强大了。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和独特优势所在。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实践累积而步步深化、环环紧扣、层层展开的科学体系。科学之树常青。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伴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更加丰富!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李荣丽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