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能够快速形成(3)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对于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涉及国策、国体的悠悠大事。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老祖宗,也是选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的老祖宗。老祖宗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丢了,党就变色、国就变色。且不要说党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绝不能丢老祖宗,就是从一个执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具有稳固的思想基础来讲,也绝不能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动摇了乃至放弃了统一的、稳固的思想基础,党将不党,国将不国,一个民族势必成为一盘散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一些国家策动“颜色革命”,都是从动摇思想基础开始的。对前苏联,更是在思想领域制造混乱,导致大部分苏联共产党的干部、高级干部不再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国前中情局雇员彼得·施瓦茨在《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中曾以骄傲的口吻说:“谈论苏联的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是调查一件神秘的死亡案件,而不考虑谋杀。”这种谋杀、这种演变,就是从思想领域入手的。2018年5月9日,俄罗斯红场大阅兵,戈尔巴乔夫掩面痛哭,是悔恨、是负罪使然。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中国,要牢牢汲取国际上的经验教训,绝不能在思想领域出现问题,绝不能放弃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否则,就要出现颠覆性错误乃至挫折。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理论指引,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已被实践充分证明,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对于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确保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中华民族广大人民凝心聚力。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都要有凝心思想、聚力引领,更不要说我们这个拥有56个民族、近13亿多人口的大国。在中东的一些国家,正是由于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的插手破坏,导致精神支柱坍塌,整个民族心思混乱、力量不聚,如伊拉克、利比亚,成为世界上最混乱的国度。生灵涂炭,国家倒退,民族凋敝。活生生的教材就在眼前。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将不同习俗、不同文化、不同诉求的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因素,建立起最为广泛的爱国兴国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同心圆要有圆心,团结要有凝固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圆心,就是凝固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浓厚的人民观,体现着满满的人民情怀,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思想,就是不断增加人民大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民”成为其价值判断的“定盘星”、思想体系的“路由器”、理政行动的“指南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饱含着系统的“人民观”。“人民主体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民者,国之根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目标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导向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最重位置、最佳位置,且是任何人和物都不能取代的位置。“人民利益观”,向国人清晰地表明“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

习近平同志认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此植根人民、深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好思想,焉能不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岂能不是新时代各族人民同心圆里极好的圆心和各族人民大团结中极好的凝固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56个民族的大家庭焉有不和谐的理由,焉有不团结的道理?而有了这样的同心圆,有了这样的凝固剂,何愁全国各族人民不能同心同德,何愁全国各族人民不能凝心聚力,从而朝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戮力奋进!

第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新时代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其中,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各方面事业的发展等,都有体现、都有要求。这是我国宪法能够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就一定要有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犹如一艘巨轮驶向广阔无际的蓝海,巨轮航行要有北斗导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北斗导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像奔驰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的复兴号,列车奔驰要有动力牵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牵引的动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高歌猛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李荣丽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