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同甘共苦,还“同咸同淡”(3)

与人民同甘共苦,还“同咸同淡”(3)

靠什么,中央苏区度过了艰难的“缺盐岁月”

摘要:“七一”又至,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7周年华诞。这97年,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势,亦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比如,盐是今日寻常物,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执政伟大预演时,却一度陷入缺盐的困境。

1934年1月25日5时25分,一声巨响,无数呐喊,红军将福建沙县(这个县的小吃如今遍地开花)的城门楼炸塌了,大军涌入城内,经三小时巷战,攻克了沙县,红军将士开心啊:城里,好多好多盐!

红军是当年1月8日开始攻城的,沙县城墙又高又厚,敌人防守严密,红军多次搭云梯强攻,均未成功。彭德怀决定改用挖坑道爆炸的方式,他亲自教战士们用土硝(苏区熬硝盐的副产品)、硫磺等配制火药。红军战士经十天十夜土工作业,将坑道挖到城墙下,但第一次炸开了城墙,却被敌人在城门楼的优势火力压回来了。彭德怀决定再挖,直接炸掉城门楼,又苦干了三天三夜,将足足7000斤黑火药装填在城门楼底下,起爆。这次成功了。

红军在沙县县城里,缴获了大量食盐,还有粮食、布匹和各种武器,这些缴获物资均为中央苏区所紧缺,时值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大会立即给攻占沙县的部队拍发了《奖励电》,称赞他们“在占领沙县的伟大胜利中,给予了第二次全苏大会以最光荣的礼物”。打沙县的是红三军团,大伙儿在城里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开国上将王平时任红三军团第11团政委,他后来回忆说,接到命令赶到指定地点与红一军团换防,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见到王平第一句就是讨盐,“林彪看到我们穿戴整齐,还带着不少东西,非常高兴,头一句话问我们有盐没有,我们把盐和腊肉分给红一军团一部分……”

中央苏区红军多次入闽作战,后人说起这段历史,常常称为“夺盐战争”。

盐,确实是新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生死考验的一个缩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标志,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安民、执掌政权的伟大预演,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色政权建设的新篇章。到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53万,党员总数约13万人,红军和苏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由衷感叹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决心和信心,当时条件之差,后人难以想象:外有强敌压境、严酷封锁,内有“左倾”错误、“崽卖爷田不心疼”。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法制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武装斗争、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创造了很多光辉实践,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领导和组织、管理人才,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积蓄了力量,建构了坐标。

还是以食盐为例,国民党想以食盐禁运来困死共产党,能得逞吗?共产党的办法,远不只有熬制硝盐与“夺盐战争”。中央苏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打破食盐禁运:大力发展公营商业、发展消费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适度宽松的税收政策、加强对外贸易干部的培养,为保障流通,稳定市场,还设立了国家银行,发行货币、股票、兑换券、公债券……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是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创业艰难百战多,作为中央苏区的理财人,毛泽民可谓殚精竭虑,比如,苏区发行纸币如何防伪?毛泽民日夜苦思冥想,晚上毛衣被油灯烧了,都不知道,后来他探索出来:在生产纸币的纸张时,加入一定量的羊毛,既可透视纸币鉴别,又可以撕开或火燎纸币,通过嗅羊毛的臭味,来辨别真伪。毛泽民任银行行长时的会计科科长曹菊如,新中国成立后,当了十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多管齐下,政策对头,白区的商人都乐于跟苏区做生意,后人将之称为“赤白贸易”。尤其是食盐贸易,由于苏维埃政府实行保护和鼓励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深得民心,苏区群众和白区开明商人千方百计藏匿食盐,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封锁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区。其办法之多、行动之隐秘,令国民党防不胜防,不得不承认:“天下事,往往不能尽利无弊。封锁之布置愈严,偷运之诡谋亦愈巧。”后人统计,当时群众送盐进苏区的办法有:把棉衣、棉裤浸泡盐水,晒干穿在身上,带进苏区,然后水洗变成盐;将大毛竹的竹节打通,灌进食盐,密封好,做成竹筏,撑进苏区;把盐、药品装入棺材,后面跟一群披麻戴孝的妇女、儿童,扮成送葬队伍,走出封锁线;把粪桶做成双层,下层放盐,上层装粪,挑回苏区;有的妇女还把盐包捆在腹部,假扮怀孕,躲过敌人检查……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早期独立领导经济建设,始于中央苏区。1933年2月,苏维埃中央国民经济部和对外贸易总局成立,随后又成立了河流修道委员会和转运局,打造了300多艘货船,从水、陆两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当年10月,国家外贸总局利用广东军阀陈济棠跟蒋介石的矛盾,与陈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用苏区的钨砂换取广东军阀的食盐等紧缺物资。赣县江口外贸分局独当一面,为中央苏区解决了70%的食盐用量,被誉为“苏区第一海关”。

毛泽东在1934年1月的“二苏大会”报告中,自豪地说:“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的对外贸易,以苏区多余的生产品(谷米、钨砂、木材、烟、纸等)与白区的工业品(食盐、布匹、洋油等)实行交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枢纽”,“由于对外贸易局等机关的设立,已经得到初步的成绩”。

历史研究者发现:当年,有两条秘密主干道,纵横数百公里,贯通闽粤赣三省边县苏区交通运输网,成为中央苏区南部最活跃、持续最久的贸易线,也是维系中央苏区经济命脉的南部秘密盐钨通道。这两条运输线上,始终上演着对食盐控制与反控制、争夺与反争夺的斗争。

这两条秘密通路,东西走向的叫“马克思路”,南北走向的叫“列宁路”。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