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郑风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反贫困经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5)

四、中国反贫困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关于中国扶贫工作成就的原因,有很多专家从各个角度作出了分析和解读。那么在这里,我谈一下我的观点。

较为完善的国家治理结构。一个较为完善的国家治理结构,保证了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这是中国成功减贫的一个核心因素。中国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将扶贫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扶贫战略和计划,开展了针对特定人群的专项扶贫行动,并推动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这种政策的执行力非常之强,也非常有效,体现出中国政府的能力强、运作良好以及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那么,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现在什么地方?主要是党的领导和社会动员能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通过建设交通水利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通过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这都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的40年,从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给予农业补贴,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成果归自己所有,再加上国家的各种补贴,使得他们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

中国拥有非常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并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深深植根于人民,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当国家要推行什么计划时,就会动员全社会力量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于脱贫攻坚来说,就是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如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等。

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我们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与此同时,我国加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扶贫政策,整合各项资金,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我们凭借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设立专门的扶贫机构,通过签署责任状、实施绩效考核等保证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和深入推进。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要求层层落落责任,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尤其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区市的党政一把手要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向中央作出承诺。另外,国家还对扶贫工作实施绩效考核,以此不断增强地方各级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有关部委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其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切实担负起扶贫开发的重要职责。具体来看,首先是出台考核办法,并对考核指标的有效性、相关性和敏感性作进一步测试,以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可行性。其次是将第三方评估引入扶贫工作中,避免了被评估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第三方评估一改过去“下乡转转,汇报看看”的形式,由评估机构的专家团队到贫困村按一定比例抽取贫困户和脱贫户样本,之后根据综合评价指标对该地区扶贫工作成效和问题进行论证。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