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从解决旧的主要矛盾向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转化。以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所形成的经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因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针对的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就要求我们具体地研究每一个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这是新的要求。
三是从差距发展向共享发展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鼓励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可以表述为差距发展的激励机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首先,共享发展要把差距发展纳入到它的体系之中,不是说将来我们就不能采取差距发展的激励机制了,而是要在共享发展的大框架下推进差距发展,也就是说,总的框架、总的原则是共享发展。怎样实现共享发展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第三,从新时代的世界意义来理解把握。新时代的世界意义,就是怎样解决“三个飞跃”的问题。
一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的飞跃。首先,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国家,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的。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其次,当今世界建成现代化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我国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具有独特优势、特色、本质、内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也就是说,再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建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将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最为重大的贡献。
二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飞跃。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得出一个论断,叫向世界历史转变。什么意思?就是说,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基本上是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发展的,这就没有真正成为世界历史。资本主义产生之后,通过商品输出、市场扩张、殖民侵略、交通技术创新、交通通讯技术创新,加速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交换、交易、交流、交往、交融,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才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所以说,资本主义开始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我们现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自己的道路和人类文明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有机融合一体。
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转变的飞跃。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讲过了。
《三十讲》是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的。实际上,《三十讲》就是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三化”:一是一体化,“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两条线的表述,但是《三十讲》把“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融为了一体;二是逻辑化,《三十讲》没有按照“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原有顺序来讲,而是按照内在逻辑顺序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做了新的逻辑安排;三是体系化,“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再加上相关的重要问题就构成了《三十讲》,而《三十讲》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十个方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这十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来构建的。
第一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支柱。这是《三十讲》中第二讲的内容。第一讲的主要内容是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理论品格等,所以我没有把第一讲放在理论体系之内。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是什么?就是四块基石——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讲的是道路和理论,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同志又提出了文化自信。
第二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这是《三十讲》中第三讲到第六讲的内容。
第三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因此,我们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第四讲是“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这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的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通过党和人民的创造和奋斗取得的。
第五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重要的实践基础。
第六讲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我们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一百年时间,如果是在古代社会,一百年的变化是缓慢的、不显著的。但在这一百年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也要有新的标准。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今天看来,我国现在有13亿多人口,其中城镇常住人口有8亿多人,而且现在大家都是用手机搞饭吃,因为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还是信息工具、娱乐工具、交往工具、金融工具。前几年,我们出门要带三件东西——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现在银行卡可以绑定在手机上,所以现在出门可以不用带银行卡了,这些都反映了我国三十多年来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