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车”精神代代传

“平板车”精神代代传

摘要:时代虽然不同了,但是老一代和新一代的新闻出版广电人,为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奋斗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初心。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些事儿,是回忆,更是思考和展望。想想这些年国家发生的变化,我从心里觉得是改革开放的成果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可这幸福也是我们奋斗出来的!

大家好!我叫王健生,是原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退休干部。我在广电局工作了20多年,亲身经历了广电人艰苦奋进的创业历程,也亲眼见证了广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天就跟大家讲讲,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新闻出版广电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故事。

大家肯定都知道,新闻出版广电局位于在朝阳门桥西北角,它的外形像一本打开的书。但每次走进这座大楼,我想到的不是书,却是平板车。1987年,在文化局出版处的基础上,市里要组建新闻出版局。几经周折,办公地点定在了外文书店的一个旧仓库。当时的副局长李廷芝和办公室主任赵东鸣借了一辆平板车,把从东四买来的几吨重的办公家俱和办公用品一趟趟运到单位。新闻出版局那块两米多长的老牌子,还是身体单薄的孙向东,坐着公共汽车扛到局里的。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正是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本职工作的满腔热情,我们才把首都新闻出版广电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后来被总结为“平板车精神”,成为激励大家的精神财富。

刚来广电局特别好奇电视节目是怎么制做、又是怎么播出去的?觉着很神秘,总想去看看。有一天,请新闻部的同事带着我去了,路上还一直在想:今儿个可得好好开开眼!还问同事:“进演播室用换鞋吗?”“不用,不用,到那儿您就知道了。”可到了新闻部一看,眼前的情景完全颠覆了我的想像:屋里4个人,合用同一张办公桌,一个坐在窗台上,一个坐在桌子上,总共只有两个凳子。整个屋里也就镜头拍到的地方能干净一些。我抬头一看,屋顶的水管儿还嘀着水,顺着一块塑料布流到地上的一个盆儿里。新闻演播室怎么还露着水管儿啊?我正在心里犯嘀咕呢,同事看出了我的疑惑,告诉我说:“这间演播室是原来的厕所改建的。”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一代代广电人开拓进取、不畏困难,把改革的信息传入千家万户,制作出了《矿长》《周总理的一天》《便衣警察》《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等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我在广电局做过音像市场监督、从事过纪检监察,感触最深的还是在农村处工作的那两年。当时北京的农民们都看不上电视。我们农村处有一个任务就是把有线电视接到村里。集中居住的村可以拉有线,但是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子,只能在村子附近的山上建设卫星接收设备,将信号发送到村里的接收器,再由村里向每户传送电视信号。为了选择合适的建设点,我们早出晚归走遍了郊区村村寨寨大小山头。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到怀柔的喇叭沟门安装调试的时候,一个小伙子愣是帮我们把工具扛上了山,嘴里还念叨着:“太感谢你们了,等有了信号,我奶奶也能看上春晚了,她这辈子都不知道啥是电视呢!”边说边拱手抱拳。当时我就在想,哪天才能让所有北京的老百姓都看上春晚啊。如今,这个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早已经实现,广播电视不仅村村通,还实现了户户通。

时代虽然不同了,但是老一代和新一代的新闻出版广电人,为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奋斗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初心。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些事儿,是回忆,更是思考和展望。想想这些年国家发生的变化,我从心里觉得是改革开放的成果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可这幸福也是我们奋斗出来的!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