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改革开放四十年 身上衣着大变迁

摘要: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的衣着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那些衣、衫、裤、裙是过往的历史,更是当代的时尚;从这些身上的衣着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变化,看到了崭新的、开放的、自信的、多元的中国。真心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康。

祖国四十年跨越腾飞,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出生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始,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滚石上山,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新月异、走向美好,而百姓服饰的巨大变化,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直观缩影。

我出生在北部山区,八十年代末在农村老家五里庙村,度过了三年的童年时光。儿时的记忆虽然比较模糊,但听父母讲,那时的衣服主要是以“蓝、黑、灰、绿”为主旋律。尤其是改革开放前,由于各种生活用品都是计划供应,每人每年只发定量的布票和棉票,买条毛巾、背心等都需要布票,结婚买棉被则需要更多的布票。并且人们手里的钱也比较紧,所以很多人根本没有两件以上可供替换的衣服,穿衣服的式样和颜色不但单调,也比较破旧,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说。

翻看家里的老照片,就可以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人们着装款式、颜色还是非常单一、简朴。男人主要是军便装、中山装、解放帽;女人虽美一点,但也就是花格布,裙子都很少见;老人则是大襟褂子、老棉袄,还硬山搁檩没有内衣....

要说家中着装的变迁,我奶奶最有发言权,她上世纪三十年代生人,今年已经九十了,四十年前她五十多岁,正是现在中年妇女跳广场舞的年纪。据她回忆,那时候她在村里穿的最多的还是大襟褂子,用的布都是自己家纺纱织布的土织布,穿的衣服都是自己来做,谁来教呢,奶奶的母亲,以及奶奶母亲的母亲。她当年见得最多的颜色就是灰蓝色,甚至连脚下的鞋子、袜子都是自己做的。

这襟褂的历史在百姓身上的穿着历史可就长了,据传襟褂源于明代军服的改良款,估计古代传统社会的流行也有从军队开始流行到民间乃至上层社会,例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军装、军挎、军大衣潮流。看过李润波老师和区档案馆收藏的晚清民国老照片,从晚清民国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右,百姓襟褂穿着频率极高,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不仅女性穿,男性也穿,款式也变化不大,不过是对襟、斜襟、大广襟的区别,根据季节面料的选择,添棉或夹绒,可以称呼为袄、衫、罩袍等等,这也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改革开放前后的平谷,正是军便装、的确良衬衫、中山装、对襟褂子在基层穿插其间,从选择上也可以认为是身份上的表现,例如干部和青年大多会选择军装、衬衫、中山装,年老者或基层百姓选择大襟衫等,甚至可以衬衫外套对襟,这在老照片上都能找到证据。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喇叭裤”“红裙子”、“健美裤”等风行一时。从此,大街上可以看到,人们衣服的布料款式更多了,衣服上的纹饰图案更美了,眼前的色彩也变得更加花团锦簇、光彩靓丽。

从长袍、马褂、大襟、镶滚袄裙、瓜皮帽到西装、T恤,从灰蓝白到色彩缤纷,从呆板到个性,从闭塞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自家出产到网上淘宝,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的衣着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那些衣、衫、裤、裙是过往的历史,更是当代的时尚;从这些身上的衣着的变化,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变化,看到了崭新的、开放的、自信的、多元的中国。真心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