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村有这样一位老人

北府村有这样一位老人

今年春节前夕,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府村的四十位年余八十岁以上老人,每人又拿到了500元的过节费,这些老人无不感激地说:“老吴啊,可真是好人呀,他有了钱,可没忘了咱,可他也八十多了,我们都知道,这都是他过去挣的钱,现在挣不动了,无非是他的一点存蓄,大年夕的,还惦记着咱。”他们说的,是他们本村年已八十三岁老人吴希富。

提起老吴来,和他认识多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正在顺义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木林分会上班,对他有所了解。自改革开放后,他就从事水泥构件和货运经营。那时,村里百姓对他就有好评,当他用有限的资金买辆解放货运车后,谁家用车拉点儿什么,全都义不容辞的为他人使用,绝不要仼何使用者一分钱。尤其近些年来,他对百姓精神生活的丰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活跃村民百姓文化娱乐生活,他不止一次地在节假日去京城名家演出团体,慷慨解囊,为村民请来大戏,中国评剧院、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甚至东北二人转,都来此村光临过。上演了一批像“村官李天成”、“三娘教子”的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现代剧目和传统剧目。不仅熏掏了人们的思想境界,还给村民百姓娱乐的享受。他还不止一次通过镇政府向受灾地区捐款项加起来累计已有10几万元的付出。

老吴在村里是个热心膛的人,他关心集体。在村委会。他不在编制。但他经常为村集体出谋划策,得到了村委会负责人的信任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赞誉。

老吴本身已是年迈之人,但他却敬老爱老,关心老人。早在2004年,他就拿出有限的资金在中秋佳节和春节这两个传统节日,买些水果和点心去北小营镇敬老院慰问老人,临走, 还给院方领导留下1000元现金。为老人伙食补贴之用,一年两次的义举行为,从2004年以来,从没间断过,一直传承到今天,他虽已是83岁的老人,但他爱老敬老的一颗童心仍没有变。

尤其使我刻骨铭心的是,我和老吴非亲非故,我早在1997年十一,我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到了乡下。就在2005年,我拿有限的资金装修房屋时,有一笔资金急用,可我手里又没钱,正当我心急如焚时,在无奈之下,我想起了老吴,当老吴得知此事后,马上支持我1000元现金,解决了我燃眉之急,至今难忘。

通过以上这些典型事例,我们不难看到老吴的奉献精神,无疑,这就是雷锋精神。老吴不止一次地跟我讲过,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有了钱,就要合理地利用;有了钱,就要想起没钱的时候,也就是需要对没钱人的帮助。难怪,在市场经济冲击的今天,在车站、机场、码头,绐老人拎包都要小费,而他家的货车,谁家拉点什么,至今分文不取!

今天,我写这篇小文,不是他单单资助我说他好,而是受他帮助的人多了,可以说,得到他帮助的人,不胜枚举,老吴是学雷锋的典范,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