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1978年,我25岁,正在风雨求学路上。那年,我参加了第二次高考,结果又名落孙山。我们这一代人,因文化大革命只上到小学五六年级就“歇业”了。所以,当年能考上大学,实属少数。但上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后来经过上辅导班和自学,我终于考上了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第一期中文专业班。
上大学期间,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经常下班后去听老师的面授辅导课。到了冬季,刮风下雪,自己住的单位离授课地点又远,在回宿舍的路上,真是再现了“风雪夜归人”的场景——昏暗的路灯下,只有形单影只的我,骑车奋力前行······后来我结婚生子,继续着学业。到了夏天,又累又忙的我,常常连续几天顾不上洗脚,有点时间就想躺下休息一会儿。有一次,一岁半的儿子看我仰面躺在床上张着嘴,竟抠下一小块墙皮往我嘴里放······
1988年我35岁,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这一年,社会上开始公开招干(招考第一批公务员),条件是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我刚好符合条件,因此报考了恢复建制的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并以90多分的高分被录取。在工商干校培训期间,我又被评为优秀学员,分配到了丰台区工商局,在办公室负责信息、信访、调研、宣传等工作。
从1989年底,我开始了在工商局的奋斗历程。那一年,我国也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那时候叫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就要有市场,于是集贸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城乡涌现,而工商局正是在那个时代担当起了培育和建设市场的重任。如果说那时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热土,工商部门就是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的尖兵。初到工商局的两年,我常常骑自行车到新兴的岳各庄和新发地市场采访、调研,先后在《中国工商报》、《市场报》、《经济参考报》等发表了《建一个市场富一地村民》、《城南喜添“大菜篮”》、《菜畅其流》等文章和图片。
1991年,到了一个民工潮的年代,城市外来人口问题成了政府头疼的大事。特别是北京“浙江村”等外来人口聚集地的形成,给政府管理部门出了一道很大的难题。经过调研,我发表了《用好城市外来人口这一资源》的论文,详细分析了城市外来人口的利与敝以及我国走城市化道路的重大意义。文章着重强调:“所谓城市包围农村的经济发展道路,是指国家有意识、有计划地在全国设点布市,发展小城镇建设,同时适当扩大原有城市规模,在全国各地形成一个农村依托城市,城市带动农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也就是说在我国要逐步实现城市化,城市人口要大量增加,农村只作为全国各级各地城市的郊区、县,使之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科技、信息、人才等的交流,加速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论文在社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化”这一理论概念,由社会发展趋势或单个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和自觉,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00年国家“十五”规划中,“城市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正式提了出来。
2008年,新经济新思潮席卷全球,一个新经济时代——智慧经济初露端倪。知识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显著区别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以自然资源为开发对象,例如利用人类掌握的科技知识开采石油、矿产等有限资源。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机器很有力量”。那时的经济形态表现在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开发物质资源是那个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代表人物如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首富)、钢铁大王卡内基等。智慧经济时代则不同,智慧经济主要是以人的智力资源为开发对象。智慧经济就是依靠人的智慧——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并使其成为商品的经济,制造的机器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大脑(有智慧)。社会分工转变为以人的智力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或经济发展方式。智力资源的开发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代表人物如先行者美国的比尔-盖茨(首富)、中国的王选等。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应用为典型特征,智慧经济时代则以知识创新为典型特征。例如软件开发、芯片研制、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创新运用(预测经济周期、供需平衡等),以及先进思想、科学理念等都是智慧经济的成果。
为此,2010年我撰写了《培育软商品市场 迎接新经济时代》的理论文章,发表在《北京日报》2010年4月8日(节选)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年第六期上。文中认为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通过智力资源开发出的商品叫“软商品”。软商品的价值量不仅由生产它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还由商品本身所包含的(科技含量等)附加价值量所决定。一般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价值量越大;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值越多,价值量越大。各种专利、版权、设计、创意等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商品)都属软商品的范畴。也就是说,智慧经济时代不仅生产“硬”商品(工业制品、农产品等),而且还生产“软”商品,软商品赋予硬商品更多的价值增量。它们是一个统一体,使商品更现代、质量效益更高、更具市场竞争力。商品是社会经济的细胞,生产和销售什么样的商品,决定了一个国家、社会或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或根本出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