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人的“建筑意”

唐宋文人的“建筑意”

摘要:唐宋间,中国诞生过许多著名的诗人及画家,有的还是两者兼及。这些文人雅士通过诗词、绘画等方式,将建筑、山水、园林等的精华与意境立体而形象地展示出来。

唐宋间,中国诞生过许多著名的诗人及画家,有的还是两者兼及。这些文人雅士通过诗词、绘画等方式,将建筑、山水、园林等的精华与意境立体而形象地展示出来。这种独特意境的创造,既是文人艺术修养与情操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内涵,对中国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成为后人理解中国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当中还有人直接参与过建筑与造园活动,按照其熟悉的诗论或画论来建造自己心目中的建筑与园林,推动了中国造园建筑理论的确立与深化。

王维与白居易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五言诗的代表人物,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见长,并精通书画与音乐,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的美誉。王维中年时买下了宋之问的蓝田别墅(亦称辋川别墅),重新加以构筑点缀、精心修复与营建,设置了欹湖、木兰柴、文杏馆等二十个景点,这里遂成为其主要的生活居所。辋川,又名辋水,是灞河的支流,在今陕西蓝田县南。

他常与好友裴迪在此同游,过着弹琴赋诗的休闲生活,期间作有诗《辋川二十咏》与画《辋川图》。《辋川二十咏》系王维为辋川二十景所写,一诗一景,独具特色。如描写欹湖的“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鹿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及竹里馆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等。

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辋川图》,可想而知是王维的得意之作。据说此画长二、三丈,画得“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十分精妙。其真迹今已不存,但有后人的摹本存世。王维的诗与画中所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的亲和性,对中国建筑及园林具深远影响。

唐朝另一位诗人白居易,元和十年(815年)遭人诬陷而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在庐山东林寺旁建造草堂,其所著《庐山草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斲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可见草堂虽然简陋,但是南窗北户,非常符合生态原理。从其所处松竹环抱、屋顶落泉、砌下生莲的环境,还可察觉到中国历代文人所追求的“以天地为屋宇”的建筑意境。

王禹偁与“二苏”

北宋诗人、散文家王禹偁,晚年因直言遭贬知黄州。他在当地不住州府,而是自己另外择地建造竹楼,并写下《黄冈竹楼记》,被后人收录在《古文观止》中。文中有以下描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予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棊,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可见,他所追求的居住环境已经到了为诗书棋琴增添声色的多维感受的新意境。

苏轼除了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画家外,还是整治西湖、美化环境的“规划师”“建筑师”及“造园师”。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中对此有较详细的介绍。在这里,他一方面解决了民众灌溉及用水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创建了“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极富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成为后人享用至今的宝贵财产。

与苏轼差不多同一时期的诗人苏舜钦,字子美,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在苏州建造了“沧浪亭”,并著有《沧浪亭记》。在保存至今的苏州古典园林中,沧浪亭因匠心别具而显得与众不同。它不像其他私家园林那样仅是一个封闭式的小天地,这里的园林三面临水,对外开放。苏舜钦在题为《初晴游沧浪亭》的诗中对此有极生动的描写:“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建筑意境!

  (作者:司徒一凡,系收藏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