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柴做饭的记忆

烧柴做饭的记忆

摘要:民以食为天。我从小吃着柴锅贴饼子、喝着棒子面粥,一路走来,对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同身受,在“吃和做”这方面的多样化以及对于健康的追求更是令我印象深刻。我庆幸自己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

我出生在冀南的一个小乡村。那时候烧柴用的是收完庄稼的根茎叶,做饭用大铁锅,下面点着火、拉着风箱,上面蒸干的下面做稀的。吃贴饼子,蒸窝窝头,喝棒子面粥,这顿吃了,下顿照做。

1952年我来到北京,烧煤球炉子,做饭用小铁锅。每天先用刨花或废纸把劈柴引着,再加上适量煤球,搁上拔火罐,冒完了黑烟再续上适量煤球,等火着欢了就开始做饭。这顿做完,添上煤球、扣上盖火,等到下顿通开炉子继续做。晚上烧了开水,煤球也燃完了,就自动熄灭。煤球末子攒多了,也别浪费,和上水攥成球,晒干了继续用。第二天则重打锣鼓另开张,另开张是另开张,这一炉膛的炉灰可得按着钟点倒到指定的地点,以便垃圾车来了能及时收走。

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了蜂窝煤跟烧蜂窝煤的炉子以及引火的炭煤。有了炭煤,点炉子也容易了,用点儿废报纸或者到邻居家的炉子上点燃即可。因为铸铁蜂窝煤炉子比较高,能容三块半蜂窝煤,等火苗旺上来,才可做饭;冬天取暖做饭都很适用,夏天用它则费火。为此我托同事的亲戚从通县买来一个白铁皮做的小矮炉子,搁一块或一块半煤,就能做一顿饭,等到晚上不用火了,扣上盖火,周围再加点炉灰,能闷一宿,第二天接着用。由蜂窝煤炉子替代烧煤球炉子,可以说是进了一步。

到了70年代,我走关系托人弄到一套煤气罐儿和煤气架子,用上煤气罐儿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同院儿的邻居、周围的街坊都羡慕得不得了。

这时候,高压锅也时兴起来,用来熬粥、炖排骨,省时间而且做得香,较之与蜂窝煤炉子联合使用,就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80年代,赶上改革开放,家用电器多了起来。有的家庭用上了微波炉、烤箱,我家也赶上了时髦,孩子们陆续添置了微波炉、烤箱、面包机、榨汁机、酸奶机等。隔三差五地就享受一回各种品味的面包、果汁、酸奶、米酒等。这些电器还可以定时,不耽误做其他事情,这简直就是做饭方面的一个彻底革新。

近日,我专为做饭烧柴一事在老家进行了调研。老家做饭早就不烧柴了,那些柴禾都改用做肥料了,眼下是用电做饭。日前,乡间正在修燃气管道,不久就用上天然气了……正像一个歌手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民以食为天。我从小吃着柴锅贴饼子、喝着棒子面粥,一路走来,对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同身受,在“吃和做”这方面的多样化以及对于健康的追求更是令我印象深刻。我庆幸自己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