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首先,当代中国的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因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就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进一步解放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伟大革命,是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走上现代化康庄大道的伟大革命。
其次,改革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深刻革命。当代中国的改革,不仅要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而且也要从改变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等因素,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这样的新体制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事、政党社团等方方面面,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最后,改革引发了中国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精神领域的巨大变化,对人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革推动中国社会实现了巨大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改革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步入了向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四个巨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未工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中国已迈入了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014年中国的工业化综合指数达到了83.69%。二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不发生战争,都要紧紧地扭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心一意搞建设。三是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商品生产和流通市场化程度已达80%以上。四是实现了从闭关锁国到全面开放的转变,当前的“一带一路”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开放新格局。
40年来中国改革发生的“四大转变”,从生产技术形态、经济运行方式和政治路线方针等层面完成了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创造了人间奇迹。这“四大转变”集中起来,就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由此印证了当代中国的改革是最有意义的改革。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改革的坚强领导力量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最显著的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40年的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如此灿烂辉煌,中国共产党无疑是引领改革的坚强举旗者、勇敢弄潮儿,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党始终是改革的坚强领导力量,有着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事业,堪称伟大的创造性工程。它既不能从马克思主义书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而只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检验,探索适合自己本国国情的道路。为此,只有作为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改革,才能全面认识改革的规律和趋势,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步骤。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化解矛盾、扫除障碍,使改革不断深化和前进。
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是秉持四大理念:一曰思想解放,二曰勇于创新,三曰实事求是,四曰实践标准。进入新时代,惟有继续秉持这四大理念,才能谱写出壮丽的改革新篇章。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