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白蛇传(2)

【2018-08】白蛇传(2)

传说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白蛇传说由来已久,唐代已有雏形,其完整故事形成于南宋。现可见的最早文本是明末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这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名为许宣,发现妻子是蛇妖后恐慌不已,几次恳求高僧法海降妖保命,白蛇最终被镇在塔下永不得出世。传统观念视蛇为不祥,历代蛇妖故事多讲蛇变美女害人性命,强调人妖不能共同生活。

经过清代民间艺人改编,《白蛇传》故事原先人妖有别的主题消失,转而讴歌两人作为普通夫妻的相爱与扶持。早期故事中蛇性未脱、凶猛狡诈的白娘子逐渐被塑造为温柔贤惠、勤劳忠贞的普通妇女形象,许仙则从一个贪恋美色的软弱书生变成与妻子情深似海的好男人。有的传说甚至为白蛇与许仙的结合加上了小蛇报答牧童救命之恩的道德缘由。

与此相对的,法海完全变成三番五次破坏他人家庭和睦的反面人物。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就记述了吴越地区的传说中,法海因与白娘子金山寺斗法伤及无辜,被玉皇大帝责怪多事,只好躲入螃蟹壳中。孩子们也把螃蟹开壳之后罗汉模样的东西称为“蟹和尚”。

从上述这些情节转变可见民众情感倾向的发展变化。民众情感的变化是导致《白蛇传》情节变化的最终推动力。

随着许仙与白娘子的夫妻之爱被凸显出来,《白蛇传》逐渐成为一个讴歌美好忠贞感情的传说。无论是跨越物种的相爱,还是携手抵抗外界力量,白蛇与许仙之间的夫妻之情和互相扶持,是白蛇传最突出的主题。

讲述故事的人们站在一对恩爱夫妇的立场上,认为两人已经组成家庭,就不应该受到无关人员的阻挠,并强烈反对法海对一桩两厢情愿的美好婚姻的干涉。民众重视夫妻感情合法性,并对其作为“人伦之始”的至高性加以肯定。唯有夫妻感情得到保护,整个人伦道德体系才能有所依凭。这也是中国古代民间在日常生活中奉行“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原则的反映。

今天,《白蛇传》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在中国很多地区广泛流传。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人们还把情节落实在具体的地名上。传说中涉及到的西湖、雷峰塔、断桥、金山寺等,至今仍是游客去杭州等地游玩时,热衷参观的主要景点。

(作者: 陈昭玉,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