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李俭:挺起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脊梁(4)

四、我们应该“热捧”谁

所谓“热捧”,是指集中时间、集中手段,对某类事件、某类人员,进行持续不断地大力度、超强度、高热度的褒奖、点赞、宣传,使其知晓度极广、知名度极大、追随度极高,甚至产生某种对其的依赖度。

说到这,我想起1727年牛顿逝世的场景。当时,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出殡那天,有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为他抬棺椁;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在教堂合唱的哀乐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星告别。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的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我还想到法国的先贤祠。这里是法兰西思想和精神的圣地。两百多年来先后安葬在先贤祠的72人中,仅有11人是政治家,其余皆为思想家、作家、科学家、艺术家。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前苏联以至今日的俄罗斯,很多青年男女结婚,一定要到红场向无名英雄纪念碑献花,这已成为一种“必须”,成为一种习俗,成为结婚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国度,人们认为,吃水不忘打井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其实,不只是青年结婚,幼儿园的孩子们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无名烈士墓前听故事。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就知道这里葬着的人是应该记住的,是应该尊敬的。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被什么东西感动?是的,人们应该感动的、“热捧”的、崇尚的对象,大有讲究!人类对于科学、对于科学家,对于民族英雄历来都是无比的敬重,无限的“热捧”!在我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上,同样也充满着这类尊崇。四大发明有口皆碑;鲁班、詹天佑妇孺皆知;岳飞、文天祥进入课本。新中国成立后,桥梁专家茅以升、建筑学家梁思成以及“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都备受敬重。改革开放之初,作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如旱天惊雷,此后,“热捧”科学家、工程师的报告文学如雨后春笋,一时风光无限、群雄并起、阵容齐整,开启了“热捧”知识分子精英的黄金岁月。

回顾过往,我们看到,近三十年来,我们社会“热捧”的、崇尚的是谁?想必大家自有公论,那就是演艺界的“明星”“大腕”。一些媒体和粉丝一项项、一场场、一轮轮、一番番的“热捧”,给予这些“明星”以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使他们的片酬、出场费平均涨幅超过了5000倍,以至于让他们忘乎所以做出一些德不配位的事情来。而在“热捧”演艺界“明星”的同时,一些其他领域的奋斗者、奉献者却受到某种程度的冷落。不是吗?!一个演员婚变的绯闻,竟然占据众多媒体的头条,而中国女排姑娘们奋勇拼搏再度夺得奥运会冠军的喜讯,却被甩在一边。若是在小学生中问起黄大年、南仁东,十之八九都会摇头,而要问起一些“明星”“大腕”,十之八九却是耳熟能详。由此可见,这种“热捧”正是演艺界“明星”畸高收入乃至影视剧制作费百分之七八十被他们拿走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