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本质是一个事物所固有的根本属性,使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离开了自身的本质,事物也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所拥有的,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以贯之、不断探索的理论主题。2015年,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理论工作者要重点回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1]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并将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升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人民民主、社会和谐和党的领导”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这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先后提出“共同富裕、人民民主、社会和谐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化。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始终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探寻和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验教训的总结,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经过反复的思考,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一科学论断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角度出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正本清源,抓住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根本矛盾运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始终,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对于我国这样在生产力落后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角度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不同,前者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成果属于全体人民;后者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是财富和贫穷的两极积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回应了时代的呼唤,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过去由于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加之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社会主义民主长期被忽视,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严重的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反思民主实践中的不足和失误,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4]随后,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对人民民主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释:“这种民主,是实现全体人民利益的民主,是与社会主义法制必然结合在一起、保障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民主。”[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6]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生命”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7]民主应该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要越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规律,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文明、反映中国实际、符合中国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实现社会和谐是几千年以来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社会理想。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产阶级社会都注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和谐的问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我国解决社会和谐问题提供了根本前提和保证。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之一,“社会更加和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被明确提出。随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来看,未来理想社会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内部只存在人民内部矛盾,不存在阶级矛盾,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社会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奋勇拼搏、迎难而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放眼未来,我们党将会继续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前进。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还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8]。随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这一论断载入宪法总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9]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