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坚定方向 开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征程

承前启后 坚定方向 开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征程

摘要:40年来,我们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鲜明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建立”到“完善”再到“加快完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突破,为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40年来,改革从农村起步逐步转向城市,从设立经济特区到稳步扩大内陆开放,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到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40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40年来,我们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鲜明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建立”到“完善”再到“加快完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突破,为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巩固和完善。40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从最初的单一公有制,到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再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日益提高,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又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40年来,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据统计,非公有制企业对国家税收贡献超过50%,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80%,一批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0年来,我们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再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取得重大理论突破,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定价目录大幅缩减,全面完成全国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市场调节。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5%。全面推行国有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沪港通、深港通先后开通,内地与香港“债券通”正式上线,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40年来,我们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推进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中央企业数量从117家调整到96家;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各级子企业改制面达到97.8%;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50家试点企业改革成效正在显现;铁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盐业等行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40年来,农村改革波澜壮阔,适应国情农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走向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一步提升农村改革广度和深度,农业农村基础性关键性制度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5年城镇新增就业6609万人,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40年的农业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繁荣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40年来,我们在多轮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持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放权减权、制权限权、晒权督权,坚定不移地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引向深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削减90%,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结束了66年的营业税征收历史,推动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金融监管改革扎实推进,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更好发挥战略规划导向作用,创新完善调控方式,着力加强预期管理,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逐步构建形成了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着力提高“引进来”水平,持续改善“走出去”结构,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和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国际产能合作成效显著。批准设立11个自贸试验区。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对外开放,深化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引领者、推动者。

二、40年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弥足珍贵

40年来,紧紧围绕“为什么改”“为谁改”“往哪儿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关键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创造和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坚持和加强理论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形成了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体制机制,从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所以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保证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始终坚持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才能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厘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经济体制改革各方面工作中,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发展规划和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政策的组合运用,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为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始终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不失时机推进重大关键性改革。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坚持以开放推动改革深化,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促进经济管理体制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接。坚持以改革提升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对外开放战略和开放型经济体制日臻成熟。实践证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不可分割、相得益彰,统一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中。

三、乘势而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补齐重大制度短板,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把产权改革贯穿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形成清晰界定所有、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处置等产权权能的完整制度安排,着力加强产权保护,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不断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

加快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实现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和诚信行为,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快健全各类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企业优胜劣汰。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企业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在市场竞争中激发国有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促进贸易双向平衡。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提升发展质量的积极作用,提升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