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学子的“人生雕刻师”(3)

边疆学子的“人生雕刻师”(3)

——记新疆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于炯

摘要:本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于炯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着。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成果,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发展。面对荣誉、鲜花和掌声,于炯只说了一句话:“我还有很多要做的,希望少数民族地区软件人才培养的路能越走越宽”。他就这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位边疆教师的灿烂人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学者,更是一个好老师。

因材施教,让每一课都是“新“的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成就人的工作。于炯工作经历丰富,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他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成功提出了独特的“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能力”的育人理念,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最终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多样化的特点,于炯做到“教亦多术”、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待教学始终坚持“每课必备、每课必新”的原则,突出重点,及时将国内外前沿技术融入课堂之中,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新鲜的思想和内容,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而他的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于炯也成为学生心中最有趣、最好的老师,学生都亲切地称呼他为“tall man”,他也因学生心底的这一称呼而自豪。

特别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学生总是在他从“经验—再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喜悦。他提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生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合理引导创业。学院全面打通课程资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院科技节、萌芽基金项目等平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008年,在了解到几位在校生想开发一个创新软件项目没有合适的工作地点的困难后,于炯鼓励他们,在学院教室紧缺的情况下,特批一间作为他们的办公场所,并安排专业教师以及自己的博士生对他们的创新项目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他还积极推动成立了软件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学生组建的“工作室”和“虚拟企业”提供帮助支持。

凭借学院创新创业的丰硕成果,新疆自治区投资500万建设的创新创业基地依托软件学院建成,有效带动了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活动。目前,该基地已成功孵化出乌鲁木齐掌新动力电子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其中2家为少数民族团队创立,成为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范,同时也成为自治区软件行业的新兴力量,学生的人生也因他的雕刻而更加精彩。教育教学成果“面向产业需求的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得自治区(省级)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