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二元结构的华丽嬗变

【改革开放40周年】二元结构的华丽嬗变

摘要:从普通粮经生产到特色种植再到“田园综合体”,永登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红提葡萄、草莓、樱桃、蓝莓、山楂采摘园等新兴业态悄然兴起,休闲观光采摘农业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永登县农业步履铿锵,华丽巨变。

40年前,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从农业起步,农业在改革的浪潮中全速前进、阔步前行。永登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推动“产业兴”、“农村美”、“百姓富”的征途上进行生动实践,描绘了一幅幅农业改革发展的美丽画卷。

连日来,记者走访该县农业部门、种植大户、现代农业基地、普通农户……所有受益群众,谈变化、话发展,千言万语道不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二牛抬杠到农业机械化

“今年我家种了1500亩马铃薯,而在40年前的大集体之时,不要说一家人种1500亩马铃薯,就是一个生产队种如此多的马铃薯都是很少见的。”民乐乡种植大户马登泰说,“相对于种小麦,马铃薯种植更耗时费力,在二牛抬杠的年代,没有条件大面积种植,只能少种一些作为粮食作物的补充,现在实现种收全程机械化,对我来说,现在马铃薯是经济作物。”

马铃薯是永登县民乐乡、七山乡等乡镇重要的粮食种植作物。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配套机械化深耕和中耕培土、机械植保、机械杀秧及耕整地等技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可以节约种薯,提高产量和工效,节省劳动力,降低收获过程中的损失,从而实现马铃薯的规模化、高效化种植。“以前种植及收获马铃薯主要是用铁锹去种去挖,费工费时,马铃薯损伤严重,现在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马铃薯损伤率和种植成本大大降低,也让种植大户实现大面积种植。”马登泰说。

在永登县七山乡长沟村,一垄垄的地膜,如一条条银色缎带撒落在田间。村民苏秀俊告诉记者,这里是“十年九旱”,自己种了半辈子的地,基本没什么收成,连口粮都难保。“从2006年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家里种上了玉米,庄稼长得特别好,产量也高,现在不但能吃饱吃好,还有上万元的收入,真是好啊。”苏秀俊说。

七山乡是永登县重点干旱贫困山区之一。前些年,七山乡持续遭受干旱,农业减产严重,人畜饮水紧张,导致村民生产、生活困难重重,纷纷举家外迁。为改变这一局面,永登县在七山乡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取得了巨大成功。“实践证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半干旱地区粮食稳产、高产的一项短、平、快实用技术,为干旱山区农业增产增效开辟了新路子。”永登县农林局局长苗成祖说。

马铃薯、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的改革,正是永登县从二牛抬杠到农业机械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缩影。与40年前相比,永登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机耕面积由45.77万亩增加到93.2万亩,机播面积由3.01万亩增加到59.3万亩,机收面积由0.16万亩增加到32.9万亩,耕作机械由1964台增加到19781台,农机经营总收入由427.5万元增加到18725万元。农业机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领头雁”。

 从单一种植到多点开花

“原来家里有14亩地,全部是旱地,不要说40年前,就是十多年前,地里只能种一些传统的小麦、胡麻等农作物满足自家需要,年景不好时甚至颗粒无收。”龙泉寺镇大涝池村村民杨中泰说。他说,过去的大涝池村有着丰富的耕地资源,由于缺水,这些旱地很多成为撂荒地。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书记唐立栋带领大家在土地上下功夫,通过平整土地,打井修渠,盘活耕地,成立永登子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杨中泰的14亩地都种上了饲草,每年纯收入就有21000元。和杨中泰一样,全村240多户人因此受益。目前全村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饲草销往红古、定西和青海等地,年产值3000万元,农户亩增收1000元。

这是一亩地的改革,也是永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40年前,玫瑰还是农家院里静悄悄开的寂寂小花。如今,庄浪河川红彤彤一川,玫瑰成为富民产业。40年前,就种两样,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和胡麻为主的经济作物,如今,永登农业已经完成了由二元结构到十大产业多元结构的嬗变。

武胜驿镇向阳村,秋收季节,正往菜贩车上装菜的村民来翁清对40年来的变化深有感触:“以前地里种点麦子,收入一年也只不过两三千,现在种的高原夏菜一亩至少也能收7000元,真是好得很呢。”

过去的向阳村因常年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村民和全村的脱贫致富。武胜驿镇从转变产业入手,动员全镇村民种植高原夏菜,曾经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了家乡,投入到了种植高原夏菜的队伍之中,目前全镇已发展种植高原夏菜3万亩。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永登县抢抓机遇,如今,形成了苦水玫瑰、高原夏菜、中药材、红提葡萄、双垄沟播技术、优质马铃薯、肉羊、鲑鳟渔业、特色林果、优质牧草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

上世纪80年代,永登县开始发展渔业,在大力发展虹鳟鱼养殖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休闲渔业(农家院)35家,年接待游客数可达30万人次,鲑鳟鱼已成为游客在永登餐桌上必点的美味,永登县因鲑鳟鱼养殖而闻名。

在培育特色优势富民产业的同时,该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描绘蓝图。积极探索培育大樱桃、山楂、核桃、花椒、黑毛驴等新型产业项目,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格局,特色种养殖在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全县特色富民产业在农村居民年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60%以上,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变成了产业强县。

40年来的巨变,赋予了黄土地崭新的生机活力,农村“三变”改革吹响了永登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永登县通过资源整合、发展产业、实施“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等模式,为农民找准“靠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在永登大地徐徐铺开。

从百里玫瑰川、十里葡萄沟、高原夏菜绿色长廊到七山肉羊天然牧场……永登县农业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一幅幅农业改革新景中洋溢着农民的一张张笑脸,这一张张笑脸充分说明“永登人的饭碗正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从自给自足到乐享田园

从普通粮经生产到特色种植再到“田园综合体”,永登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红提葡萄、草莓、樱桃、蓝莓、山楂采摘园等新兴业态悄然兴起,休闲观光采摘农业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

刚刚过去的周末,位于柳树镇牌路村的美乐幸福农场依然不时有游客光顾。农场里,30多座采摘大棚内,草莓、蓝莓等新鲜果蔬静待游客采摘,百亩花海含苞待放……

“我媳妇就在这里打工,每天工资在120元左右。我们还向农场入股了1万元和3亩地,每年分红就有950元。农场还答应我把家里养的20多头猪卖给他们。既有打工收入,又有分红,家里养的猪也不愁销路,幸福日子眼看着就来了。”牌路村7社村民王福明笑着说。

回忆改革开放之前,老王感慨良多。“那时,种传统粮食作物,在田间地头忙碌一年最多只能解决温饱。如果家里劳力少,还得吃‘救济’。”今昔对比,老王直言,他们这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农场的生意比较火爆以外,大棚果蔬采摘也成为了一种新时尚。很多市民刚从草莓棚里出来,又钻进辣椒棚,亲手摘一些辣椒回去。柳树镇教场村种植户李发江开玩笑说,“采摘者回去晚上来个草莓就辣椒,很好吃的一道特色大餐。”李发江既有草莓棚,又有辣椒棚,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跟现在没法比,以前我们都是自己采摘,拉到市场上去批发。自从农村兴起采摘热之后,来的人既摘草莓也摘辣椒,今年一棚辣椒就比去年多卖了1万元。”

不仅仅是柳树镇牌路村、教场村,“田园综合体”让永登乡村处处充满了活力:在庄浪河川建设以花卉苗木、高原夏菜、玫瑰、红提葡萄采摘、鲑鳟鱼农庄为特色的休闲旅游观光带,游客赏花游玩,拉动旅游经济;在龙泉寺镇打造以恒竹水产湿地为中心的垂钓观光休闲农庄,悠然垂钓,怡然自得,在引大灌区上川镇打造甘露枸杞千亩鲜果采摘园,尽享田园采摘乐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永登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向“产业兴”、“农村美”、“百姓富”的目标奋进。勤劳朴实的永登人坚信,永登农业的未来将更加灿烂辉煌。(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满自文 火勋燕 火心 王立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