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40年 民族工作谱新篇

砥砺奋进40年 民族工作谱新篇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回顾

摘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0年来,河北省始终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认同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燕赵大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各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交流交融、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先后建立了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青龙满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和滦平、隆化、平泉三个民族县(市)。目前全省少数民族人口367万,居全国第9位。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群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辉煌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省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书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篇章。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改革开放40年来,河北省始终致力于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高位推动共创共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由统战、宣传、民族宗教等部门组成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协调办公室,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负责、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其中重要举措和任务细化分解到51个省直部门,列入省委、省政府综合督导内容,全省上下齐抓共管民族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河北省将每年9月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列入省政府年度工作重点,精心组织,高调启动。通过向全省手机用户推送公益短信、为民族地区“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中小学“民族团结第一课”等多种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参与。同时,在省主流媒体和新华网、长城网等知名网络平台集中宣传报道。目前,已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格局,民族团结教育广覆密植。今年9月3日,举行启动仪式,强势拉开宣传月帷幕,并将组织“建立一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指导员队伍、举办一场民族音乐会、组织一次送图书进高校”等“十个一”活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在全省搭建互观互学互检平台,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引向深入,命名了108个示范单位,唐山福乐园社区、邯郸隆润纺织有限公司、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等14个(所)企业、社区、学校、乡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示范单位,有力调动了各地创建工作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受到县级以上政府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2800多个。近五年来,先后有83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被国务院和国家民委命名表彰。会同京津两市举办了三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河北省各行各业和各族干部群众中掀起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热潮,营造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

有力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整体水平。加快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构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和信息化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16年,与青海省民委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2017年与北京、天津、甘肃、新疆、西藏签订了合作协议,2018年就建立合作机制与宁夏、内蒙古达成共识。

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40年来,河北省不断制定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助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差别化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全省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民族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快河北省民族地区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河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制定实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对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以来,省财政共安排民族地区省以上补助资金772亿元,支持路网建设约6000公里,妥善解决113.6万群众饮水问题,发展农业节水灌溉66万亩,合力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2017年民族地区实现国民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较1978年的33.9亿元增长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44元,较1978年的112元增长83倍,民族地区呈现持续发展良好态势。

突出抓好省政府赴民族地区现场办公活动。“十二五”期间,省政府累计组织赴自治县民族县现场办公9县次,共支持项目2255个、资金565亿元,有效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8月,省政府赴青龙满族自治县现场办公,48个省民委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承诺支持项目235个、资金62.93亿元。为民族地区现场办公已成为河北省民族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和突出“亮点”,成为支持助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举措。

扎实开展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专项行动。精心谋划推动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工作,73个民族特色村镇纳入省美丽乡村支持范围。经过大力争取,环京津民族特色村镇示范带列入国家民委《“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支持资金较以往有大幅提高。制发《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工作细则》《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分类打造承德、唐山、保定、秦皇岛的满族特色风情村镇,沧州、廊坊、石家庄、邯郸的回族特色风情村镇,张家口的蒙古族特色风情村镇,集中打造111国道沿线和清东陵、清西陵周边“一线两片”精品片区,58个特色村实现了“五个一”建设目标。

少数民族文化和社会事业日益繁荣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0年来,河北省始终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认同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6个自治县、3个民族县均实现了图书馆舍数量、面积“双达标”,多数县建立了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为主的三级文化普及网络。积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定期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河北梆子《六世班禅》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剧目银奖。积极挖掘、整理、保护、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宁“滕氏布糊画”和“丰宁剪纸”等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享誉国内外。大力支持文艺院团建设,大厂评剧歌舞团扎根基层生活、表现基层生活,已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民族文艺工作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河北省加快民族教育指明了方向。截至目前,全省民族院校由1981年的12所民族中学、186所民族小学,发展成为各级各类民族院校共397所,其中民族高等院校2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9所、民族中小学386所,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大力推进为民族地区送科技活动。近年来,累计安排民族地区科技惠农项目132个、资金1462万元,为强化民族地区科技和智力支持奠定了良好基础。向民族地区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欢迎。

大力推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表演项目由十余种发展为近百种,建成21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定期举办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步走向制度化、社会化。2018年8月,河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沧州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来自全省各地的14支代表队1200多名运动员参赛,为历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

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改革开放40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扩大选拔视野,优化成长路径,坚持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两手抓”,重视做好换届时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培养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厅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对加快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队伍素质,调动少数民族干部的积极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少数民族干部占同级干部总数的6.7%。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改革开放的40年,是民族团结的40年,是民族发展、民族繁荣的40年。展望新时代,河北省各族群众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并肩,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