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摘要:如今,中国农村已经是现代化的新农村;城市里的自行车大军不见了,中国变成了一个“车轮上的国家”;一大批先进的科技产品开始走出中国、引领世界潮流,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为世界文明提供新的灵感

帕特里克·奈斯

2009年至2013年期间,我担任比利时驻华大使。在此之前,我曾担任驻上海和香港总领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自1997年来到中国后,我也有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比利时经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1997年我来到上海任总领事,当时我就确信,推动比利时经济增长的下一个浪潮将来自中国。我十分关注当时中国的对外投资趋势,努力推动比利时企业与华为等中国的一些新兴公司加强联系,促进比利时抓住中国经济发展这股不断上升的潮流,为比中合作铺平道路。

由于比利时政府拥有中国通信行业首家合资企业上海贝尔7.85%的股份,当时我还作为观察员在上海贝尔的董事会工作。上海贝尔的员工有一半是中国人,另一半是外国人,我在那儿学会了如何与中国人共事,见证了包括比利时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如何与中国企业开展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经贸合作。自那以后,比利时各大公司纷纷与中国开展合作。

比利时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比利时的瓦隆大区希望成为中国企业通往欧洲的门户,致力于打造欧洲与中国间电子商务的主要枢纽。

还记得刚来上海时,市内正在修高架桥,上海只有虹桥一个机场,浦东还很空旷,地标建筑只有东方明珠电视塔。当我2000年离开上海时,金茂大厦已建成,浦东机场也已开放。如今每次回到上海,都能看到正在发生的变化。在这个人口是比利时两倍多的大都市,如此巨大的变革是如何实现的?答案在于有远见和执行力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

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决心和执行力,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其中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鸿沟,这体现为居民贫富差距和农村与城市间的发展差距。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勇于面对挑战,正花大力气解决问题。中国在扶贫减贫方面的成果即是证明。

中国企业在进入欧洲市场前都会做充分的准备,与之相对应的,欧洲也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对欧洲企业来说,保护自身技术不应成为保护主义,我们迫切需要在开放浪潮下构建实现创新和技术转让的双赢平台。作为一个在中国工作多年、了解中国市场和文化的人,我希望与中国朋友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我们都知道经济对欧中关系的驱动力有多大,如果欧洲继续“自命清高”,将失去与中国这个战略合作伙伴的巨大机遇,这样的损失对整个欧盟都是难以承受的。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也正逐渐走向世界,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度日渐上升。中国文化强调人性,具有与生俱来的和谐感,在当今时代,中国文化的特质将再次显现,为世界文明提供新的灵感,并帮助人类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中国文化,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当然,中国飞速的经济发展也导致社会心态上的一些变化。一些人变得急躁,甚至出现了一夜暴富的幻想,这种心态事实上也不符合倡导和谐的中国文化。这种情况正在改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社会心态也会更加健康。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热爱这片土地以及中国为我带来的正能量。我是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2013年从驻华大使位置上卸任后,我选择继续留在中国,从事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工作。我还为上海临港地区管委会提供有关国际事务咨询,重点关注生态环保和绿色经济领域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大力推进,中国环境治理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政府有能力发现问题,并确保在适当的时候解决问题,因此我相信,中国在未来30年有望成为世界上最环保的国家之一。欧盟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已形成共识,都意识到地球正在面临的主要生态挑战以及全力应对挑战的必要性。

我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发了一块占地30亩的有机农场,并将在昆明市的东大村设立中国国际可持续农业研究所。有机农场中一半种松树,另一半用来种植蔬菜、玉米、中草药、果树等。我为农场制定了严格的规定:纯有机、不施农药和化肥,不得宰杀这里的动物,所有物料均为可回收并循环利用。当地政府给予农场很大的支持,与我们签订长期土地租约,并帮助农场解决水电问题。中国各级政府如今都高度重视偏远地区的发展,只要是有益于当地发展的项目,他们都十分欢迎。农场的员工都来自当地村民,我希望农场项目能够为当地民众脱贫作出贡献,并把有机环保的理念传递给他们。

云南是一个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奇妙地方,我享受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刻。由于工作繁忙,我总感觉在这里的时间不够用,因此我决定以后要永久定居云南。我时常想象那时的自己,是云南大山里的一位外国“农夫”,继续为这片土地服务。

(作者为比利时前驻华大使,本报驻比利时记者方莹馨采访整理)

中国改革开放改变了整个世界

欧亨尼奥·布雷格拉特

我曾经3次担任西班牙驻华大使,第一次上任是在1987年,最后一次卸任是在2013年。算起来我一共在中国度过了12年的时光。我见证了中国沧海桑田般的伟大变革,甚至都不用走出西班牙驻华使馆所在的北京三里屯地区,就能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当时大街上很少有汽车,所有人都骑自行车出行,北京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建筑,晚上整个城市漆黑一片。当我第二次来到中国时,京城大厦这样的摩天大楼已经在使馆附近拔地而起。2011年,当我再次来到北京时,三里屯早已经成为北京最繁华的街区之一,晚上灯火辉煌,熙来攘往。对比首次来到中国时,我完全想象不到中国会以如此快的速度、在如此大的维度上发展和改变。

有人说,我的经历很特别,能够3次担任西班牙驻华大使。不过,我告诉他们,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置身其中、感受变化。

现在回想起来,我能来中国当大使也是因缘际会,我于1982年到1987年间担任西班牙驻印度尼西亚大使。1985年夏天,我来到中国旅行。3周的时间内,我游历了西安、苏州、杭州等许多城市。中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正好有机会来中国担任大使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在中国的12年间,我走遍了中国几乎所有省份,亲眼看到中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1年,我去上海浦东参加西班牙电信公司的一个活动,当时的浦东还是一片荒芜。我还记得听到在场有人说,要在浦东建设一个新的香港,当时我还持怀疑态度,几年后我第二次来到浦东时,“另一个香港”已经在那里了。

中国40年来的巨大变化首先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这一政策把中国从沉睡中唤醒,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伟大的历程中,数亿中国人口实现了脱贫,中国的发展面貌也深刻改变。中国改革开放在人类历史进程上的地位,我认为可以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相媲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出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且快速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巨大市场,对世界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如果没有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无法想象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改变了整个世界。

近几年,中国在创新和技术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去年4月,我随一个由西班牙和拉美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一起访问中国,中国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发展令我们所有人都赞叹不已。中国的高铁也从无到有,目前其运营里程比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还要多,充分展现出中国的科技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市场与政府调控的平衡。虽然中国的成功难以完全复制,但是其发展经验值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近年来,中国提出成立亚投行、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帮助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中国正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红利。

面对未来,中国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为世界各国友好交往规划了新的路径,为国际关系未来描绘了新的愿景。中国一直提倡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欧洲也一直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我相信中国未来一定会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期待欧洲和中国在各领域继续加强合作,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虽然我已退休回到西班牙生活,但我平时还是非常关注有关中国的话题,持续追踪中国的最新发展状况,我还一直为西班牙《外交政策》杂志撰写名为“中国来信”的专栏。我的儿子目前在上海生活,他已经算是半个中国人了,我也经常去中国。12年对一生来说是一段不短的岁月,在中国度过的时光对我的影响如此之深,中国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为西班牙前驻华大使,本报驻西班牙记者姜波采访整理)

根本性地改善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生活

兹·古拉尔赤克

1953年到北京大学学习是我第一次到中国,之后我先后在中国生活工作了24年。从1972年我进入波兰驻中国大使馆工作到1999年我卸任波兰驻中国大使职务,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程。我今年已经82岁了,中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变化,感受中国发展的脉搏。

2016年,我和妻子最后一次回到中国时,我看到的中国已经不是我卸任大使时那个刚刚开始腾飞的中国,更不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时那个百废待兴的中国。仅仅40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带领中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根本性地改善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从任何一个历史维度看,这都是一个奇迹。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商业文明还是互联网文化,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来看,我对中国改革开放有两点尤为深刻的感受。

第一点是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自信度。40多年前,中国人在与外国人相处时表现得比较拘谨。那个时候中国人民的娱乐生活非常有限,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严肃的表情。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外国游客的主要来源国。中国人乐于走出国门,也乐于跟外国人交往。今天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诚挚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这种心态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更有一种开放平等的视野来支撑这种自信。

第二点是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突飞猛进。邓小平在设计改革开放政策之初就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种理念贯穿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面对了很多西方没有的发展困难,而且在解决这些困难时并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40年来,中国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高度强调自主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更是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中国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这让很多渴望发展的国家深受启发。

如今,中国农村已经是现代化的新农村;城市里的自行车大军不见了,中国变成了一个“车轮上的国家”;一大批先进的科技产品开始走出中国、引领世界潮流,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的规模和程度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它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我由衷地为中国的成功而高兴。今天中国已经不再是40年前的中国,它面临的挑战也不是40年前所能够想象的,但就像40年前没有人能想到中国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一样,我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看清方向,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为波兰前驻华大使,本报驻波兰记者于洋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