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做新时代建功立业的筑梦人

【2018-10】做新时代建功立业的筑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高校知识分子集结了各个领域的专业学者和名师名家,被社会公众视为社会进步的源泉、道德良知的化身、公序良俗的捍卫者。中国古圣先贤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不朽,或者说人生的终极目标在于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而今,新时代高校知识分子何以建功立业,何以实现人生价值?从高校知识分子自身角度来说,应以明确自身社会角色和责任使命为前提,通过多元路径长期奋斗;从高校知识分子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角度来说,需要党和政府部门尊重知识分子、维护其创造热情、有效引导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强化高校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在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应走在前列。“知识分子,顾名思义,就是文化水平较高、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其中不少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行家专家。知识分子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得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6日在安徽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对知识分子的描画,他强调的是知识分子独一无二的身份特征及其对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知识分子基于其专业化的知识优势,质疑并献身于理性探究和道德判断,他们懂得并善于使用知识,以知识介入对现实的解构和建构,从而形成了知识分子最宝贵的品质——理性的质疑和批判。知识分子的自由性,就体现在他既忠实于社会的总体,但又不断地怀疑这个总体,他们时刻保持着一种警醒,或者代表社会弱势群体发言,或者指斥社会上的不当行为,理性地保持着对权力的批判,被称为“社会的良心”。

然而,知识分子并不仅仅是社会的批判者,在民族危亡、国家建设的关键时刻,知识分子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抗战爆发后,中国知识分子不论年龄,不分区域,他们面对民族危机、国家危亡,义无反顾投身于全民族抵抗运动,不计较个人学术生命、成果得失。一些知识分子奔赴前线,甚至献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知识分子,坚守沦陷区,与侵略者苦苦周旋。知识分子以笔为刀,宣传抗日、歌颂英雄,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当之无愧地成为保家卫国的行动者。

高校知识分子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缩影,作为中产阶层,他们是中国社会的核心部分;作为专业知识者,他们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作为对外传播使者,他们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厘清高校知识分子的使命责任

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乃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不朽”的现代版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根据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的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从三千年前至今,对不朽之名的追求,激励了千百万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体生命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拼搏奋进,建功立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周游列国,讲学传教,终成“至圣先师”;司马迁因说真话而遭宫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今天的“立德立功立言”,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高校知识分子来说,具有了更加现代、更加丰富的内涵,个体的不朽乃是“社会的不朽”的一部分,从而拥有了更加真实、神圣的人生价值追求。

高校知识分子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重道义、有担当。胡适曾经说:“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 以“小我”融入“大我”,这种责任和担当就是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中国知识分子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理想抱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襟怀风骨。这种理想抱负和襟怀风骨,落实在教育人和培养人的日常工作中,具体化身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好教师”要做到“四有”: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高屋建瓴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阐明了高校知识分子的使命与责任,阐明了社会对这些身为知识分子、又在培养知识分子的群体的期待和要求。

明确高校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路径选择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知识分子都曾肩负重大社会责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目标,在把这一宏伟目标变为现实的新长征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高校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是在两个统一中得以实现的,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优秀传统价值观与当代新型价值观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体现为高校知识分子应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的繁荣、发展统一起来;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与转化知识和技术为生产力统一起来;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统一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个体选择的自觉性也随之不断增强,但个人价值选择要服从服务于社会全局的选择,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优秀传统价值观与当代新型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又吸收了西方价值观的精髓,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西方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政府倡导的意识形态,也是政府社会治理的观念体系,它也是知识分子的道德操守和使命责任的来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其道德修养,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其家国情怀,今天,这些追求仍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高校知识分子立身处世、投身国家建设的行动指南。新时代要求高校知识分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

新时代的奋斗者要积极推动社会创新发展。高校知识分子是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与知识分子代表等座谈时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要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甘于‘十年磨一剑’,开展战略性创新攻关,又对接现实需求,及时开展应急性创新攻关;既尊重个人创造,发挥尖兵作用,又注重集体攻关,发挥合作优势。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2017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时再次强调,希望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勇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新时代的奋斗者要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搞创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立足本职岗位,不是要安于现状,而是始终葆有奋发有为、努力拼搏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明亮底色。

激发高校知识分子爱国创新的不懈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知识分子围绕高校四大功能,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发挥各自专长,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环境保护等重大工作中,屡创奇功。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把蓝图变为现实的这场新长征中,需要高校知识分子苦干实干、务求实效、不懈奋斗。宏伟蓝图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伟大梦想也不可能一夜成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如何鼓舞和激励高校知识分子在这场新长征中接力奋斗、顽强拼搏,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坚持“两容”(包容、宽容)“三不”(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基本原则,就是准确把握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特点,在政治上更加信任,在培养上更加重视,在工作上更加支持,在生活上更加关心。针对知识分子的批判性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容”“三不”的落实方法: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就工作和决策中的有关问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欢迎知识分子提出批评。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如果有的人提出的意见和批评不妥当或者是错误的,要开展充分的说理工作,引导他们端正认识、转变观点,而不要一下子就把人看死了,排斥他们、回避他们。“两容”“三不”基本原则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信任和关爱知识分子,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

坚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引导,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勉励知识分子增强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理性思考是知识分子的特色与优势,在复杂多元的时代,一些知识分子难免被浮云遮眼,迷失正确方向,甚至一味以西方的理论、技术和标准为圭臬,人云亦云、妄自菲薄。各级机构要通过信息公开、培训宣讲等方式,树立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保持理性平和、开放包容;帮助知识分子面对复杂现象、有争议的问题可以不偏激、不狭隘,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高校知识分子要“明道信道”,要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鼓励知识分子培育理性共识、维护社会伦理底线,就是最大限度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把知识分子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知识分子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业务工作中,要开创条件,为知识分子的科学研究、专业活动提供物质保障,鼓励知识分子开拓创新;在人才选拔中,要注重选拔业务上有专长、拥护党的政策的优秀知识分子担任各级领导职务,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在人才使用中,要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容忍有个性的知识分子,鼓励其利用专长服务社会、报效人民。

(本文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作者简介:高金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 D66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10-0052-04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