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为摸清我区精准扶贫工作 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展思路,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中旬,由区政协副主席xxx带队,区政协各委室负责人、部分政协常委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街)积极配合下,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全区经济总量较小、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经过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我区现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其中,一般贫困户占x%,低保贫困户占x%,五保贫困户占x%;有劳动能力的占x%,丧失劳动能力的占x%,无劳动能力的占x%;因病致贫占x%,因残致贫占x%,缺劳动力致贫占x%,因缺技术、缺资金等致贫占x%。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要完成x人的脱贫任务,到2018年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仅时间紧、担子重,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见效越慢。脱贫攻坚真正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三项机制,精准落实扶贫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为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区、镇(街)、村三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健全区级领导联系镇街、区直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镇街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的帮包责任制,坚持村为重点、扶贫到户、责任到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递压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全面加强督查考核,动态监督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并督促镇(街)、部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制和问责制,实行扶贫工作实绩“一票否决”,在全区上下形成“领导主抓、专班负责、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制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健全项目评审、公告公示、招投标、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所有程序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实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使用实施情况跟踪问效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问责,切实保障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和安全运行。

(二)做实两项工作,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做实扶贫对象精准认定和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奠定基础。一是精准认定扶贫对象。组织区、镇、村三级力量,坚持科学识别、民主认定的原则,严格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告公示、建档立卡“六步工作法”,开展入户调查,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着力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2014年共识别贫困村x个,贫困户x户、x人;今年2月份,再次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全面核查,退出“十二五”重点贫困村30个,核定贫困户x户、x人,并按照“一户一卡、一村一档、一镇(街)一册、一区一库”的要求统一建档立卡。二是精细化管理扶贫对象。按照“总量控制、有进有出、进出平衡、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建立精准动态的扶贫台账,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脱贫的及时退出,新增和返贫的及时纳入,做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坚决杜绝“关系扶贫”、“人情扶贫”和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现象。

(三)发展四大产业,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坚持分类指导,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着力发展来料加工、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四大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拔掉穷根。一是发展来料加工。采取创建专业村、建扶贫厂房、扶持贫困户创业等措施,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吸纳贫困人口不出家门,就地就业。目前,全区已有x个贫困村创建成为来料加工专业村,建成扶贫加工基地11处,发展来料加工点(企业)x余个,培养贫困人员来料加工经纪人x名,带动x万余人实现就业。“不出门,不出院,一天赚到几十块”,“不离土,不离乡,在家就业奔小康”,已成为我区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的真实写照。涧头集镇孙楼村的贫困居民孙英阁,在区、镇两级扶贫办的帮助下,办理了x万元的小额低息贷款,利用村里建立的来料加工扶贫基地,创办了一家小型鞋袢加工厂,成为一名来料加工经纪人,在个人创业脱贫的同时,带动x余名农村半空闲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人员72名,人均年收入x余元。二是发展特色农业。结合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产业开发、项目扶持为抓手,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贫困群众直接受益的种养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目前,已发展温室大棚x个、特色林果x亩、养殖户x户,带动1万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泥沟镇杨庙村贫困户周敬山在镇扶贫办的指导帮助下,利用x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建立了2个种植土豆、莴苣、辣椒等蔬菜的大弓棚,2015年实现纯收入x万余元,顺利实现脱贫。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古城、湿地等旅游资源优势,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农家乐”、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制作等乡村旅游业,参与旅游产业脱贫。目前,全区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达25家,发展农家乐20余家,带动x余名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x元。邳庄镇新龙水果种植合作社种植葡萄x亩,发展葡萄自由观光采摘,带动涛沟桥及周边村1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四是发展农村电商。推行互联网+发展模式,以创建电商村为抓手,对贫困户进行电商培训,大力发展“农村淘宝”,让农民放下镰刀,拿起鼠标,开辟了扶贫工作新途径。目前,全区新建夹坊电商扶贫基地1处,56人注册开办淘宝店铺,带动x余户贫困户发展农村电商,吸纳5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泥沟镇夹坊村务工返乡青年满建伟在2014年8月成立枣庄富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主流平台经营销售杂粮土特产、居家百货、半成品加工等50余种产品,日发单量5000-8000单,2015年营业额x余万元,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贫困人口x余人就业。

(四)用好三种力量,精准整合扶贫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减贫事业发展。一是用好行业扶贫力量。积极整合财政、农业、民政、住建、交通等行业部门资源,将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大力实施 “五通十有”等项目建设。目前,全区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46个省、市定贫困村的路、水、电、医疗、环境卫生、村“两委”办公场所等得到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二是用好社会扶贫力量。为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我区建立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扶贫开发的新机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扶贫活动。据统计,全区各类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共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等各类社会扶贫活动20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x余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x万元。三是用好驻村干部力量。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在政策、人脉、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成立了以市、区、镇街选派“第一书记”为主体的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确保实现贫困村帮扶全覆盖。目前,全区46个贫困村共派驻帮扶干部x余人,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新上扶贫项目x余个,带动x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存在问题

一是镇街工作进展不平衡,人员配备不足。各镇街部门之间相比,有的镇街和部门领导认识程度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有的镇街2014年制定的产业扶贫项目还没有实施。镇街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虽然六处镇街都及时成立了精准扶贫办公室,并充实了工作人员。但大部分人员都是从各部门抽调的兼职人员,平时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只在检查时过来帮帮忙、坐坐班,在时间上不能够保证,使得扶贫各项工作跟不上节拍。

二是精准识别有待提升。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扶贫工作中存在 “漫灌式”扶贫,以往多采取广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具体到每家每户,难免“漏人漏项”,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由于要增强项目辐射带动功能,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又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造成和“扶富不扶贫”的怪象。此外,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区开展的面点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四是因病、残致贫突出。目前全区因病致贫x户因病致贫占x%,因残致贫x户,占x%,,因病残致贫情况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药品价格虚高,医疗费昂贵。虽然药品价格多次下调,但患者就医实际费用仍很高,动辙成百上千,多则几万、几十万,无疑增加医疗费用,使本不富裕的患者雪上加霜;二是农合报销的比例低、范围窄。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但是现阶段的新农合报销比例还较低,特别是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都不算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医药费不在报销范围;三是农村优质卫生资源不足。全区主要卫生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镇街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镇街卫生院基本不能医治重大疾病。农村大病患者就只能到大医院求医,这就增加了农村群众的经济负担。

五是项目实施速度较慢。部分镇街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分析把握不到位,帮扶项目与群众需求有差距,致使部分项目无法实施,有钱花不出去。部分镇街推进项目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办法不多,项目进展较慢。2015年全区需要完成的x个扶贫项目,目前仅完成x个,还有x多万的扶贫资金迟迟无法发挥效益,造成资金闲置。

六是扶贫贷款发放不及时到位。我区小额扶贫信贷x万元风险抵押金和x万元贷款贴息已足额到位,目前扶贫贷款的合作银行刚刚确定,所以贷款的发放工作进展较缓慢。调研中发现,扶贫小额贷款主要存在以下风险点:个别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将贷款资金用作消费且无法落实还款来源;个别借款人利用自身经营项目欺骗银行信贷人员将扶贫资金转接他人使用;个别带动大户缺乏经营技术,盲目上规模,对市场把握不清,导致项目经营状况不佳,还款较为困难。由于扶贫小额贷款业务笔数多,涉及面广,信贷业务人员相对配备不足,使上述风险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及时发现和化解。

七是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够。一是有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有些村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实施过一个像样的项目。二是部分村干部在落实农村低保、危房改造、贫困户慰问救助等方面办事不公、优亲厚友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户家中。三是村内很多特困户经济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因为拿不出自筹资金,致使无法享受项目资金,如危房改造等,群众希望对这部分特贫户要采取政策支持、信贷支持、帮扶支持等方式,帮助实现建新房的愿望,切实改变居住条件。

四、下步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扶贫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调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全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区、镇、村三级要加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认真谋划,摆在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盘考虑。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改进和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社会帮扶机制,确保精准扶贫规划的扎实有效推进。

二是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扶贫先扶智,切实搞好科教扶贫。要以“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等为载体,加大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不断创新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镇、村的工作积极性,把扶贫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素质、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充分调动扶贫对象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增强自主“造血”功能。

三是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在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项目资金的年度审计、报账制。区、镇、村三级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各类资金使用程序,把民心工程做好做实,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四是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扶贫效果。坚持因人施策,因人因地,因致贫原因、贫困类型选择产业扶贫项目,对症下药,定向发力,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确保扶到点上,帮到根上,提高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准确性。要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未完成的帮助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未开工的帮助论证方案可行性,可行性不强的及时调整。要巩固现有产业化建设成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技能,指导扶贫对象加强产业管理,发挥产业脱贫效益。逐步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一方面严格执行企业和农户签订的合同,让其成为真正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另一方面让贫困户能够真正分享产业扶贫的利益。比如可采用多种方式实行农业产业化,如出租土地,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让农户的土地入股等方式,使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化扶贫的受益者。

五是进一步整合行业扶贫资源。要健全行业部门扶贫整合制度,坚持“统筹兼顾、分工实施、突出重点、集中投入、优势互补”的原则,以脱贫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由区扶贫办、财政局牵头论证项目,确定实施区域;项目主管部门整理申报材料,行文上报;项目资金下来后,主管部门将有关信息报区扶贫办,分工组织实施。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变部门多点分散投入为政府捆绑集中投入,达到“各炒一菜,共办一席”的效果。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工商企业参与南部山区林果产业开发,规模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稳定贫困群众的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着力引进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生产、加工、贮藏、流通等林果龙头企业,推动发展“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林果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林果业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特色经济林” 、“互联网+林果经济”等营销新模式,培植林果电商新优势。

六是进一步汇聚社会扶贫力量。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要履行扶贫开发责任,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自觉参与脱贫攻坚;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扶贫工作,自主选择贫困村、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进行包干帮扶,开展上门送温暖送爱心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优势,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和广大青年志愿者,定期联系帮扶农村贫困人口;区慈善总会设立扶贫专户,接收扶贫捐赠,脱贫攻坚期内的“慈心一日捐”捐款全部用于扶贫开发;鼓励龙头企业切实承担起扶贫社会责任,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0人以上或带动农村贫困户10户以上的,在用地保障、财税政策、银行贷款等方面重点支持。

七是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贫作用。(一)加强合作社规范建设提升质量。引导农民合作社从健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民主管理、财务制度和利益分配,促进规范化建设发展;加强指导服务工作。建议扩大农民合作社管理办公室管理职能,为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会计服务、项目申报、贷款融资、品牌创建、市场信息、档案管理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对农民合作社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提升合作社规范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二)实施农民合作社带动扶贫脱贫试点。建议选择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赋予其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打造一批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示范社。同时,根据实际制定简单有效的合作社考核机制,明确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责任和目标,推进农民合作社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发展。(三)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把扶持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改变以往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的做法,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联合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二是鼓励贫困户以享受扶贫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既帮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实现由“输血”变为“造血”,又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难题,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