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文化逻辑(7)

摘要:本文从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纲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品性、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石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文化逻辑。专家指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古代社会发展在经济领域的思想体现,是中国古代经济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变迁的直接反映。在社会化大生产及其运行机制、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科学技术、国际化全球化浪潮、现代思想方法等宏观大背景条件下,亟需社会经济管理在体制机制、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性变革。

四、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品性——政治主宰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品性就是政治主宰,从三个方面体现。

第一思想家身份的政治性思想家绝大部分是官吏,尤其是高级官吏,因此,从管子到康有为,除去太平天国的领袖之外,经济思想中主要强调的是治国方略,其政治品性可见一斑。

 第二思想主旨政治性由于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中心的文化特性,又由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家身份的政治性,使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主旨也显示出鲜明的政治性。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强调治国、富国,少谈富家,强调治理经济的目的在于治民。

第三,思想内容政治性古代经济思想更多表现在国家政令、文集,甚至哲学著作、伦理著作、文学著作当中,所以他们更多的内容是把政治伦理作为核心主线,加上一些经济思想,所以表现形式也是经济谋略(思想)加上王朝(皇帝)的政令、政策,再加上一些伦理的保障,完全表现一种政治性的内容。所以我们说古代经济文献是一种不规范或者说不充分的经济文献。我们只是从这些思想内容当中来提炼概括出经济思想。这些政治性的内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主要品性是政治性:不是讨论资源的怎么配置问题,更不是讨论怎么样让民众富裕的主要线索。

五、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石——小农文化

第五个大问题,主要讨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石——小农文化,从五个方面讨论:一是中国小农文化的独特风格;二是小农文化的主要表现:从需要统一到要求一统,从以商补农到重农抑商,从勤劳节俭到不思进取,从顺乎自然到难于创新。下面我们来逐个进行探讨。

中国小农文化独特风格

第一,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规模之小。第二,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之大,这样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以农业为主,长期的集权统治,而且延续这么多年。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没有发生过断裂,这样的大国是很少的。第三,以中央集权的专制和政治-伦理中心本位的文化粘合力之强。

因为有了这三个特点,尤其是有了强大的文化粘合力,才使小农之小与大国之大得到统一。所以,原本在西方表现特别脆弱和涣散的农业自然经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具有一种超稳定的结构,这个结构一旦形成,便如行云流水,绵延数千年历史。中国古代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小农文化,因此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小农文化的发展趋势

下面四个问题就是讨论小农文化的发展趋势。第一从需要统一到要求一统本来需要统一是正常自然的,然而其逐渐发展变成要求一统,这就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是对古代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保护。这种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有这种保护是不够的。农业自然经济除了这种基础保护外,还需要安定的地区社会环境和国家社会环境保护,而地区统一和国家统一,是地区社会安定和国家社会安定的根本保障。所以,统一是小农经济维持长期稳定的稳定器。这样一个稳定器在西欧社会是不存在的,因为他的世俗权力薄弱,王权比不过教权,更不可能实现统一。所以西欧的小农就变不成中国的小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