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读书的榜样

勤奋读书的榜样

马克思的读书座位

100多年前,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里,常常坐着一位中年男人。他专心致志地翻阅着图书,精心记着笔记,这个人就是我们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马克思。

马克思每天都到图书馆来,而且总是坐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天长日久,图书管理员和马克思非常熟悉。有天早晨,一位新来的读者,正准备坐马克思常坐的位置,图书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请你另找一个座位吧,这是马克思先生的座位,他一会就来。”他人奇怪地问到:“他一定会来吗?”“是的,一定会来。多年来,他每天都在这里看书,每天十个钟。”管理员的话音刚落,马克思就进来了。

马克思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着,光在个图书馆里,他就读了1580多种书,并且写了800多篇笔记。

列宁酷爱读书

1895年,列宁在监狱里,生活又苦又闷又寂寞,所处环境情况虽然艰苦,但列宁仍然刻苦地读书,顽强地工作。

列宁所在的监狱里有个“犯人图书馆”,列宁时常一筐一筐的借书看,在书里搜集有关资料,作了很多读书笔记,进行研究工作。

监狱里没有笔、墨、纸,也不准许写什么东西。但这并没有难住列宁,他想方设法,用面包在中间挖个小坑,做成“墨水瓶”,用牛奶当墨水,把文章写在书里空白处,外面来的同志把书带出去,放在温火上一烤就看出字来了。列宁就用这个方法,写了许多传单和小册子;还写了《俄国共产党纲领》指导革命斗争。

在监狱里写秘密的东西是很危险的,要是被狱卒发现,就会被绞刑。有时候,列宁正在用牛奶写作,狱卒突然进来检查,他赶紧把“面包墨水瓶”吞进嘴里,咽到肚里。有一个星期天,狱卒来检查了6次,也没有发现列宁的秘密;于是,列宁给监狱外的同志们写信幽默地说:今天不走运,我一连吃了6个“墨水瓶”。

1897年,列宁被判刑流放,他在流放的地点,每天仍然赶到图书馆里认真读书,并且作了很多笔记。

一天,沙皇的警察纵队突然慌张起来,惊恐失色;声传“国家要犯”列宁不见了。于是拉响了警报器,发出加急追捕令,到处搜捕列宁。就在敌警人员慌得一团糟的时候,列宁却稳坐在“犯人图书馆”,安静地读书。

后来,列宁被转移流放地点,这里极度荒凉,寸草不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列宁仍然聚精会神地看书学习。他能严格分配自己的读书学习时间,精读革命理论书籍,广读各种新书和报刊杂志;他还从事翻译,学习外国文学,并且写了1000多篇文章,30多种读书稿。

徐特立读书到老

我们敬爱的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生于1877年,是中国无产阶级教育家、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43岁去法国勤工俭学,52岁去苏联中山大学进修;回国后创办列宁小学、列宁中学、列宁师范学院;毛泽东、田汉等人均是他的学生。徐特立极力倡导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等至理名言。

在平时,徐老的办公桌上,经常堆放着很多类型的书,有大部头的精装《马克思主义》《列宁选集》《反杜林论》等,一看书名,就让人肃然起敬。另外,在他的床头边、茶几上,均放着许多图书;他对每一本书都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拜读;在他读过的一本本书中,均用红、蓝笔划上长长短短、弯弯曲曲地条条杠杠。徐老有“便秘”病,在“卫生间”看书也成了他的习惯,爱人说他“看书学习,入神入迷。”

徐老读书,过目不忘。在他平时说话、作报告,随时随地引用原著原话,听者无不惊奇佩服。

1949年全国解放,徐老已是72岁的人了,又担任国家许多重要工作,每天十分繁忙,可他分秒必争,孜孜不倦,一有空就读书,而且还订了一个20年的读书学习计划,真是活到老读到老的典范。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