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态比较优势因应国际形势变化

以动态比较优势因应国际形势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高速度增长,这有赖于我国充分利用了传统要素的比较优势,使得我国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与分工占据主动。但比较优势固然重要,可以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线,但一个处于追赶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建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不能完全以静态比较优势为基础来推动产业发展。从长远来看,不论是应对贸易摩擦、技术壁垒,还是实现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跃升,都要通过强化内生比较优势来实现。而这需要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内涵,从依赖静态比较优势转为追求动态比较优势。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以当前的比较优势为基础参与国际分工,保持短期内的经济增长态势,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促进比较优势向更高级别转换,充分挖掘潜在的、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优势条件。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构建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

世界银行在《中国2030:构建一个现代、和谐和创新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中指出,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在追赶初期往往以低成本劳动力和引进国外技术为基础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当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由要素在部门间重新配置以及技术赶超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潜力将逐步消失,各类要素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升,这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下降,此时如果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国际竞争力,那么中等收入国家很可能因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8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创造就业岗位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实现比较优势从主要依靠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到主要依靠技术、知识以及生产效率的转变,积极培养动态比较优势,也是我国面临的必然选择,是跨越“比较优势陷阱”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说,应该通过如下战略选择来构建动态比较优势。

积极培育潜在的技术优势。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要依赖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禀赋条件,而技术要素是基础和核心。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完全依赖市场和企业的自发行为往往难以实现技术跨越,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大风险的前沿技术和复杂技术而言,企业缺乏投资的积极性。这时候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通过一定的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来降低企业研发活动的风险,积极培育虽然违背现有比较优势但对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长期重大影响的潜在技术优势,进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积极培育人力资本优势。从总量来看,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本强国。培育人力资本优势,首先要加大教育、在职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世界银行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5年时间中,人力资本投入最多的前25%的国家与投入最少的25%的国家相比,GDP增长差异高达1.25个百分点;其次,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力资本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最后,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优化人才动态配置效率、提高人才质量、重视人才激励。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往往是催生新兴产业的重要驱动力量,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复苏经济、巩固在产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等方面的考虑,不断出台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我国也将新兴产业列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2012年推出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全局,事关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能否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为此,我国要在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量子科学、基因科学、新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持,引进和培育相关产业的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

构建动态比较优势的政策建议

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继续保持静态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我国传统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规模依然很大,对稳定经济增长、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传统行业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应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深化产业分工,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的技术密集度和产品附加值,使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中央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应及时改变粗放型的贸易战略,从政策上引导企业从粗放型生产模式走向集约型生产模式,鼓励企业大力投入研究开发,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进一步加大在前沿技术以及“卡脖子”领域的投入力度。对前沿技术、尖端技术的培育,是实现从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过渡的关键,也是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这决定了政府必须以远见的视野,对长期经济增长以及生产率提高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技术进行战略性扶持,尤其是在一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领域和短板领域,要在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金的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部分关键领域的突破。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技术预见与技术路线图的研究,为企业、产业在由静态比较优势过渡到动态比较优势的过程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推动要素禀赋升级,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变。动态比较优势的核心是高级生产要素的不断积累,尤其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为此,一方面要通过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来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性,从制度上保障人力资本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提高素质教育的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培养符合未来科技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进而提升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