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创中心优势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发挥科创中心优势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代表委员共话科技创新

摘要:1月13日晚上,北京市两会期间第二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举行,市人大代表姜晓明、胡志远,市政协委员刘海明、佘京学讲述自己的履职经历,围绕科技创新话题建言献策。

1月13日晚上,北京市两会期间第二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举行,市人大代表姜晓明、胡志远,市政协委员刘海明、佘京学讲述自己的履职经历,围绕科技创新话题建言献策。

怀柔科学城建设要实现三个“突破”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之一。“去年我的提案就得到了政府的批复。”市政协委员、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佘京学介绍,因为时下怀柔科学城的城市配套水平有限,尤其轨道交通规划还处于欠缺阶段,这给城市发展和科研人员的通行都带来了不便,去年他在提案中提到了加快首都东北部轨道交通支撑科学城建设,“没想到,一个月内,交通委就找上了门,提出将提案作为工作专项议题进行落地。”佘京学开心地说。

今年,佘京学的提案继续聚焦科学城建设。“我的体会是要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佘京学介绍,一是助推中科院、北大清华等机构的科研组织机制形式创新和突破。二是在建设科学城过程中,项目开发建设、投资、运营机制上实现突破。三是在怀柔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组织机制上实现突破。

佘京学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大设施集聚区周边往往会衍生发展出高端产业链。科学城也应充分利用大科学装置集群,培育发展高端产业链。他透露,怀柔科学城将开工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大设施集群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规划布局物质、空间、地球、生命、智能五大科学中心。

此外,他们正与中科院动物所、北大医学部等机构探讨共同搭建生命健康服务平台,依托大科学装置等平台吸引、培育一批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建设聚集高端资源、全方位产业服务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创新集群和生态系统。

科学城相关研究所今年迎“搬迁”

“我是一位新代表,去年一年主要参与了‘三城一区’的视察和调研工作。”市人大代表、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晓明介绍,8年前,中科院与本市签署了院市共建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协议,为在怀柔建设依托大科学装置的综合性研究中心迈出了第一步。

“通过怀柔科学城的建设,按照预期,2020年将是初步见成效的一年,一些研究平台要开始运行,大设备的研究要成型,优势学科的发展也有相应成果。从现在来看,经过本市和中科院等的共同努力,今年我们将提前看到初步成果。”姜晓明开心地告诉记者。

姜晓明介绍,首先是一系列设备将进驻,这也标志着怀柔科学城的建设从最早的奠基阶段发展到初步调试阶段。其次,相关研究所会在今年迎来实质性“搬迁”。“这个搬迁,不是简单地从中关村搬到怀柔,而是体制机制、内容的重组,原来基于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将在怀柔进行重新布局,三五年后发挥作用,之后将迎来发展黄金期。”姜晓明对于未来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很有信心。

打通“高精尖”医学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中科纳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志远,去年当选市人大代表,今年是他履职第二年。当选市人大代表后,胡志远协助北京科委在医疗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方面,积极调研,并协助北京科委进行了肿瘤预防、慢性病预防相关工作,还开展了糖尿病精准防控工作。

胡志远感叹,创业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不仅要在前期打通技术环节,还要打通生产环节、市场环节和国家政策环节。因此,如何保持热情、发挥优势,这是非常大的挑战。他说:“创新意味着打破固有的思维,我们现在做的是肿瘤活体技术,前面道路很崎岖,也很漫长,但我们充满信心。”胡志远说,颠覆性医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是革命性的,未来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但这些技术的落地过程非常艰辛而漫长,风险非常高。他建议,政府应建立鼓励企业医学产品落地的新模式、新业态。

胡志远表示,他们将利用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把新的大数据、生物族群大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带动更多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可分割

“履职这一年来,我走访了京东、阿里、小米、360等企业,还和政协委员交流、座谈,这对我自身的成长,对企业的成长,有很多帮助。”市政协委员、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明说。

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走访和自己的观察、思考,刘海明深深感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脱钩的问题,科技创新如何进行成果转化,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在刘海明看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他认为,民营经济中的人才一般为产业化实用型人才、产研结合型人才或成果转化落地人才。这类人才是科技创新中的稀缺人才,如何做好这类型人才的评审和评价,是科技创新能否转换成新动能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但这类人才在传统评审体系下没有优势,导致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因此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他建议针对民营经济中的人才评审标准和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评审要多元化、全面化。

“科技创新不能只顾高精尖,要全面综合发展。”刘海明建议,不管任何产业,只要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市场前景,都要平等支持。他认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科研中是不可分割的,建议除国家安全的科技研究,所有其他研究由科研机构和应用企业联合进行,研究成果直接一步做完,直至产生效益,产生利润。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