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之《红楼梦》(11)

摘要:《红楼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对佛、道、儒三大传统哲学思想进行了熔炼,取其精华;对经书、诗词、曲赋等中国代表性经典文化作品进行了创新性演绎,创造性转化。《红楼梦》溉泽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本期《跟着习主席学国学》节目,我们和王德岩老师一起,从习近平总书记与《红楼梦》之缘谈起,去探索中国文化中的“梦”与《红楼梦》之“梦”的觉悟。

第二个觉悟,命和数。中国古代特别强调我们要知命,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来到人世间的天命,孔子说,“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到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的,要做成了什么事才算是不辜负此生。而这件事能不能做、能不能做成,可能就与上天赋予你的禀赋和条件有关系。

《红楼梦》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结构——命定式的情节展开。虽然我们非常关心《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命运都已经注定。第五回贾宝玉来到太虚幻境,她周围那些女孩的命运在册子里都已经写好,这就是一个命定数。因为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他们下去只是历劫的,结局在下去之前都已经规定了。

尽管每个人的命运已经注定,对于人生的觉悟还是需要每个人去体悟和认识。因为个人都有个人的因果和缘分。比如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贾宝玉无意中看到了龄官不断地写“蔷”就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喜欢的是贾蔷,不是喜欢我,看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缘分。后来贾蔷跟龄官果然结合,这是对此缘分的一个展示。

更奇妙的是袭人和蒋玉菡的关系。在整个《红楼梦》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袭人还是贾宝玉、王夫人,他们都认定袭人将来肯定是贾宝玉的姨娘。因此,袭人很早就以身相许,都打算着如何服侍、照顾贾宝玉了。而且王夫人还提前给了袭人待遇,提前把她的月份银子调成了如夫人(古代女子称谓,一般用来代指妾)的。但是袭人最终还是没有缘分跟贾宝玉在一起,而是跟蒋玉菡更有缘分。这种缘分在很早的时候、在冥冥之中就开始了。

第二十八回的时候,蒋玉菡赠给了贾宝玉一个“茜香罗”的汗巾,贾宝玉回赠给他的汗巾就是袭人的。这就无意中结缘了。后来蒋玉菡说酒令的时候说了一个“花气袭人知昼暖”。这都是一些小线索,预示他们以后的一些命数。所有人事的费心安排,都及不上冥冥中因果和缘分的力量。这些缘分是许多前世和今生的因果积累而成,但又是人力所不能窥破和勉强的。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湘云和她的丫头大谈阴阳,又恰好捡到了贾宝玉丢的金麒麟,因此伏下她和宝玉可能相守余生的伏笔。

《红楼梦》中最大的定数是贾府无可挽回的败落,虽然很多人努力想减缓其速度。第五回宁荣二公托付警幻好好点化宝玉,无非是为了家族未来;秦可卿在死后托梦王熙凤,也是为未来的衰落做准备;贾政在看了从贾母、贾妃到姑娘们的灯谜之后,也悲于其中不祥的谶语,领悟到家族无可挽回的宿命。因此,我们后来所说的《红楼梦》是对于贾府所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衰败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就是在这个意义上。

第三个觉悟,本原和本真。对于《红楼梦》来说,其更核心的部分所觉悟的是本原和本真。因为在《红楼梦》里面的生命其实是有本尊和原形的,它的本尊和原形都来自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红楼梦曲》引子上来就说:“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这句话很深刻,它其实代表了两种本原:一是情种,是人性原初的青埂峰情根之处,是人性原初的那个真性;二是鸿蒙,代表了世界原初。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教,但是后来三教都有所衰败。《红楼梦》其实做了一个文化的还原,让三教归真,揭开一切的假。研究《红楼梦》的一个难题,就是我们如何判定曹雪芹(或者说作者)对儒、释、道三家的态度。《红楼梦》中,贾宝玉对读书考功名是非常反对的,称这些为“禄蠹”,但是他对于经典,对于情感,对家庭情感又看得很重;他经常骂和尚,骂道士,骂尼姑,骂道婆,但是他对一僧一道,对于圣人又都很尊重。因此,《红楼梦》或者说贾宝玉不是抽象地对儒、释、道三家哪个更爱好,他是尊重或遵循一切的真而反对一切的假。认识了假的,就会回归真的。

实际上《红楼梦》文化中似乎重新创了一个教,我们可以叫它“女娲教”。这是一种文化还原,把文化还原到三教未分之前那个神话洪荒的时代,让我们的天地回归到鸿蒙,使人性回归到情根之处,在那个地方重新立教,重新探讨它的新生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