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秀: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一核一城三带两区(7)

摘要:本文从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的确定、“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内涵与意义、“一城三带”的相互关系与历史演进、“一核”引领下的“一城三带两区”保护与发展四个部分,为网友深入解读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文章指出,“一城三带”特别是“三个文化带”的保护发展,应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载体和文化纽带,构建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发挥引领辐射和带动示范作用。

隋唐的时候,蓟城在军事、政治上的地位更加突出,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南北民族贸易中心。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凿了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大业四年(公元608年),为了军事目的,又开凿了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永济渠北端最后一段利用桑干水(永定河),当时直抵蓟城,流经蓟城南郊。到公元610年,隋大运河全线贯通,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现在的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隋这条南北大运河第一次沟通了中国南北的五大水系。

图片17

这是隋唐运河和元代大运河的走向示意图,这是我在山东聊城运河博物馆拍的。浅色的是隋唐运河,它是一个躺倒的“人”字形,它的左边顶端是洛阳。深颜色的是元代的大运河,它裁弯取直了。右边的图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的走势,它和元代的京杭大运河的走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局部也有所不同。

唐代对隋代遗留下来的运河加以疏浚、整理、补缀、扩充。隋炀帝和唐太宗在全国统一之后,都曾利用蓟城作为兵马粮草的集结基地,向东北进行征讨。

3. 从陪都到都城阶段:辽金时期

北京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就是从陪都到都城阶段,是在辽金时期。辽在北京设了南京,金在这里设了中都。辽金时期,西山的文化积累开始加速,金章宗时期就设了燕京八景,其中一些就在西山。金代北京地区形成了运河网络。辽金都是五京制,辽把北京作为陪都,上京这个地方就是它正式的都城,因此需要有物资供应,所以就形成了运河体系,而且金代也治理永定河。因为辽金时期,南北融为一体,长城更多的不是用于军事防御,而是作为南北民族交往、贸易的通道,所以古北口这个时候就会设关,在这儿征税。但是金代为了防御更北的蒙古族,挖了壕堑,就是让蒙古马不容易过来的沟壕,这也是一类长城。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镇守太原的后唐大将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搬来契丹援兵,灭掉后唐,建立后晋政权。燕云十六州被拱手相让给了契丹,从此北京(燕京)地区处在了契丹族控制之下。由于深知燕山之南幽蓟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辽(契丹)立即于公元938年升幽州为南京,作为陪都,又称燕京。辽南京沿用唐幽州城,在西山等郊区营建行宫、寺院。燕京为辽的文化中心。

图片18

这是辽南京的位置。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时候北京处在北方民族的南部边缘。之前它都是处在南部中原势力的北部边疆,现在它变成了北部势力的南部边疆了,这就发生了一个变化。现在古北口还有一个杨令公祠,实际上这是契丹人建的。在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后,辽宋和好,互派使臣,古北口是北宋去辽上京往返的必经之道。契丹人在这里修杨令公祠,一是向宋表示友好,二是表示他们对杨令公(杨家将的首领)的敬意。杨令公战败被俘,但是他拒绝投降,最后绝食而死,契丹人对他很崇敬。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