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国方案”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

“现代化中国方案”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

过去200多年来,现代化成为西方经验和“西方化”的代名词,西方模式似乎成为唯一可以模仿的样本。然而,自上世纪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不仅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失去了发展自主性,错过了发展机遇期,进而落入了发展陷阱。“西方化”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理想模式的神话已经被其自身实践打破,一些试图复制西方发展道路的国家也纷纷失败。而中国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现代化道路。

一、对现代化价值选择和文明形态进行重构

“现代化中国方案”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方案,其价值遵循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批判和超越中形成的,蕴含着一种新价值理念和人文关怀,是一种指向人类共同未来的现当代思想文化。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崭新的话语方式,塑造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引领世界转型发展方向。突出体现在:其一,在现代化的原则上,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方案,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新世界观方法论确立的原则,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革命与改革、共建共享等新的话语方式表达其新理论,实现了历史理性、辩证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其二,在现代化的价值选择上,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方案,遵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科学预言与构想,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和“为人类求解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在发展中确立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表达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人类社会理想发展目标与历史新起点,牢牢占据科学真理与道义信仰的制高点。其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现代化中国方案秉承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在“自然优先”中确立人的主体性,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始终尊重、保护和顺应自然,创立了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这与西方现代化中的自然观和行为不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22日在湖北考察时所说的:“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因为地球没有足够资源支撑。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对人类有所贡献。”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满足人民生态环境需要统一起来,实现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涵盖人类在内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转变,坚持自然优先,以人为本,追求制度秩序良性运转、精神文化极大丰富、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人类生活文明和发展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形态,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升华。

可见,虽然现代化概念缘起于西方,但中国的现代化没有照搬西方现代化,而是依据国情进行创新,从价值立场到价值选择再到价值构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明确现代化中国方案与西方现代化模式在价值立场上的区别,借此反思西方现代化理论缺陷和实践困境,实现对现代化价值理念的重构。

二、在现代化发展方式和制度安排上实现了超越

综观世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准确把握现代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协调的战略,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现代化现实需要的契合,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也因此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现代性价值的内在和谐,既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又给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样既能保证发展的动力,又能保证现代化的平稳性。这其中一个关键性和基础性的因素,就是很好地厘清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回顾世界现代化历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从理论上来看,西方社会不断陷入经济危机的原因,固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致,但直观存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割裂或者对立,是不能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关键原因。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以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经济理论,主张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而以亚当·斯密、哈耶克、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旧学者,则主张让市场起主导作用。在这样的争论中,西方政府与市场的两分法形成了。“两分法”导致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不能协同发挥作用,甚至互相掣肘,主张国家和政府只需充当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守夜人”即可,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指责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并借此诋毁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逐渐走向成熟,认为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而在实践中才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理论创造,为解决市场与政府关系的“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现代化的方法论层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效结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体现在现代化理念层面,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哲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综合以上因素,现代化中国方案,以其文化基础的独特性、价值理念的厚重性、意识形态的稳定性、目标导向的人本性、发展方式的革命性、实践过程的有序性、治理主体的权威性以及对外交往的包容性,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具体来说,现代化中国方案,形成了现代化的国家制度体系、市场经济体系、国企运行机制、执政党建设制度、社会治理格局、群众动员机制,可以有效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而且制度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协同和衔接效应。

三、对现代化目标构建和评判标准进行了批判

一般来讲,无论是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还是个人的理想中,一种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诉诸相应的价值理性。虽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和技术革命的演进,始终在为工具理性提供明证,使得西方现代化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重大进展,催生了现代化中的“西方中心论”“工业化即现代化”“现代化即西方化”等逻辑,遮蔽了现代化的多样性特性,误导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21世纪以来西方奉行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行为、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全面均衡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以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工业化为唯一标准、以完全市场化为手段的现代化,必然造成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物化、片面化和工具化。

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觉察并批判了这样的现象,提出“现代社会”应该是人本质地、全面地、自由地发展的社会。他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时说:“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就是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这是物质生产中,现实社会生活过程 (因为它就是生产过程) 中与意识形态领域内表现于宗教中的那种关系完全同样的关系,即主体颠倒为客体以及反过来的情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9页)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制度,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自由”,因此,实现“现实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努力的奋斗目标。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代化目标,关注人民生活点滴、人民权利实现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价值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这就是,要把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发展目标是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国发展的最大成果就是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因此,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角度来说,中国现代化之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与现代化目标体系相一致,西方对现代化的政治评判标准也是有偏颇的。西方的现代化,在经济基础层面就是市场化和工业化,在上层建筑层面就是西方话语中的民主和人权。西方始终没有放弃以西方民主和人权标准代替民主和人权的普遍性原则的企图,同时忽略了民主和人权在实践中的特殊性和具体性,因此更为关注的是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语义下的价值评判。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批评西方价值霸权说:“对西方人来说,评价一个国家政局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就是看这个国家是否有民主制度,而民主的标准就是看民众是否有普选权,以及该国是否存在多党制。”西方的政治评判标准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评判标准,殊不知,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广泛、真实、管用”。

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实质上的真实民主,这从中国的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中能找到答案,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中也能找到答案。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讲,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当代实际相结合,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一边实验、一边总结,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使得40年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并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这些充分证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而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中国发展奇迹造福中国人民,也让世界惊叹,给世界人民带来机遇,中国走出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不搞掠夺称霸,倡导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共建共享、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化之路。现代化中国方案的形成不仅意味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而且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东方重新焕发强大的实践活力,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范本和选择。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