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经文:共筑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钟经文:共筑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写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

时光流淌千年,不改丝路之缘。植根古丝绸之路的沃土,传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2013年,习近平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个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21世纪最大的故事”,从此起笔擘画。以创新合作为笔墨、以共谋发展为气韵,它贯穿着复兴中国对变革世界的时代担当。饱含东方智慧与天下情怀的理念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不断升华,散发出宏阔睿智的思想魅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期许。

6年来,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一带一路”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站在这样的历史方位,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预示着新起点上的再出发,为共筑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谱写人类未来的壮美篇章注入更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积跬步至千里

——“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到实践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源自古老东方的哲思,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多次将其介绍给世界。

在泰国前副总理素拉革看来,这里蕴含着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真正含义——“为所有人带来利益,而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在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的眼中,“一带一路”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其对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发出了真诚邀约。

人类历史上,大国崛起必然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从强盛到衰落、又以奋斗走向复兴,当此之时,“一带一路”倡议承载了引领前进方向的使命。“‘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在国际社会面临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转折关头,“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的和谐共生”是中国为完成这一使命设定的目标。

瞄准这样的目标,由中国起笔、横跨大洲的“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日新月异,通天下、利天下的中国实践正变得更加生动而丰富。

“一带一路”推动了世界资源有效配置。截至2018年底,亚欧大陆16个国家的108个城市借由中欧班列联通,驰骋在广袤大陆的“钢铁驼队”,让琳琅满目的商品货物源源不断走进亚欧各国市场;太平洋和大西洋借由“丝带”联通,货物、人员、信息、资金在亚欧大陆两端流动,盘活了多个经济圈。“交流网络正被悄然编织在一起,更准确地说,是被重新建立起来。”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的评价十分中肯。

“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经济再平衡。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大幅提升了中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昔日处于对外开放“末梢”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变成了开放的又一个前沿。“它是中国发展的双翼。”中国的对外开放,在与“一带一路”的深度交融中,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齐振腾飞之势,大大拓展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

“一带一路”给全球化带来“确定性”。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满足潜在需求,它吸引着不同类型的国家。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由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体量较小的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组成的“一带一路”大家庭,并肩合作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成为应对世界不确定性的再保险。

“一带一路”给“朋友圈”带来“获得感”。2013年至2018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肯尼亚创造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中国、马耳他、黑山合作建设的黑山莫祖拉风电站有望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届时将帮助黑山获得更稳定的绿色电力供应……好处实实在在,以至于海外网站刊文称“透过中国,很多人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光明未来”。

“牵着大漠的暖阳和温润的海风,一条丝路是心和心连起的彩虹,不同语言,共鸣出同一个心声,灿烂的眼睛让灿烂的时光变成灿烂的万花筒。我们出发了,乘着爱,追着梦。”真挚的歌声道出了“一带一路”的多姿多彩。以实践检验,以时间检验。一项项可见可感的成果,不仅繁荣了“商脉”,也滋养了“文脉”,让人与人、国与国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亲近;不仅融通了空间和距离,也联通了“中国梦”与“世界梦”,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转化为前进的步伐。

共赢大合唱更响亮

——事实让质疑失去目标

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令一些国家既恐惧又着迷;中国搭台,有人心里总是难免酸溜溜的。

或出于惯性的对立思维模式,或不愿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自2013年“一带一路”帷幕初启之时,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就热衷于负面解读,建设进程中的无端质疑也从未停止。

有人炮制“地缘扩张论”,妄称“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国谋求全球霸权创造条件。事实是,越来越多曾经对“一带一路”犹豫观望的国家开始跃跃欲试,足以证明这种论调是多么不靠谱!“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跨越了不同文明、不同地域的合作共赢,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界或玩零和游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参与国家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价值、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实践证明,中国从来没有、也不会寻求借助经济杠杆干预甚至掌控其他国家的政治走向。

有人杜撰“债务陷阱论”,诬称中国通过贷款方式让沿线国家债务水平激增,最终把债务影响政治化。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最有发言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因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相反,很多国家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走出了“不发展的陷阱”。正像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中国的钱拿着不烫手,因为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有些人与其戴着有色眼镜说三道四,不如跟中国一起为世界经济发展做些实事。

有人鼓吹“规则破坏论”,诬蔑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到底是谁破坏了规则?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一篇报告说了公道话: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改变的是,许多国家仍然用所谓的“规则”来掩盖其权力野心,以使扩张合法化,加剧了跨大西洋核心国家拒绝接受全球秩序变化的倾向;中国更愿意通过“合作”和在全球主义视野下的“双赢”方式提升其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自始至终强调国际规则,并不是要否定或取代世界上已有的发展方案,而是通过提出新的可行计划,引领和促进国际关系均衡发展,目的是行稳致远。

有人抛出“环境破坏论”,编造中国甩污染包袱。中国政府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自倡议提出后,积极与联合国环境署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出台关于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指导意见,扩大应对气候变化、防止荒漠化、保护生态多样性等领域的合作,明确要求所有“走出去”企业在对外投资、工程施工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绿色发展理念始终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

乌云遮不住太阳。时间证明一切,在鲜活的事实面前,曾经质疑的声音成为无的之矢。面对今天中国与沿线国家所取得的合作成就,面对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所带来的巨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眼光审视中国。“如果说‘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共同繁荣,那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英国《每日电讯报》这样说道。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源于历史的倡议属于未来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一路走来,质疑声音只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小插曲,相向而行、共谋发展显然是“一带一路”大合唱的主旋律。

经过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阶段,共建“一带一路”正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迈进,到了考验耐力与韧劲的时候。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在去年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他强调,“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写意画讲求格局,支撑画作的虽然可能只有寥寥几笔,但其蕴藏的文化涵养与艺术素质却隽永深厚;工笔画尽其精微,既要工于技又能工于心,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形与神的统一。

写意不易,工笔难工。“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意味着如椽巨笔换作长锋狼毫,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蓝图上精雕细琢,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

——勾勒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线条,在项目建设、市场开拓等具体环节上下足功夫。

接则近,通则达,合则利,这是“一带一路”建设步步推进的现实经验,也是继续走深走实的必然遵循。面向未来,无论对接已有战略,还是加强互通合作,都要注意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完善小细节,严防小纰漏,更要充分认识到所在国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二元性,重视软联通,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追求高质量高标准,力求精致、扎实地搞好“一带一路”建设。

——在创新合作机制上着墨,不断释放市场合作新平台的积极效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这本身就是创新的亮点。目前,中国已与法国、日本、德国等国达成第三方市场合作共识,聚焦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优势互补领域,给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带来正能量。同时,畅通数字“丝绸之路”等工作正在推进当中,以此引领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型领域快速发展;产能合作、金融支撑机制等层面还需以更大的智慧消除壁垒,实现更高层级的互联互通。

——画好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一笔,努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准航向。

在回答“一带一路”是什么时,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胡里奥·里奥斯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是中国与世界的一种新型关系”。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该怎样定位自己,怎么与国际社会相处?”既然诸多生动实例证明“一带一路”建设走对了方向,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严峻挑战,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借助这个平台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就要回应国际社会的核心关切,借助这个平台使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窗,驼铃马蹄,络绎于道,接踵叩关,千年前的丝路辉煌穿越时空走来。如今,“一带一路”的坐标上,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携手为世界未来探寻方向。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描述了清晰路线的基础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必将进一步汇聚共识、明确重点,绘就中国与世界共创美好未来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