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琴颂《诗经》——《诗经》与“琴歌”的吟唱(6)

摘要:《诗经》历史远至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中国诗乐舞等多种艺术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诗意化开端。历来人们接触《诗经》,只是朗读和背诵,但《诗经》在古代其实一直是以唱诵方式流传的,只是现代已经遗失了乐章。中国人不能不读《诗经》篇章,更不该不听《诗经》歌曲。

在《诗经》当中它有很多生词,不是现在人常用的,这首作品就非常典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háng)。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兕觥,是一个喝酒的器皿。表示我拿着一大杯,男人喝酒的杯子,一口干了的状态。

其中有很多字不是现在常用和用现代发音来念的,我们也是从很多古籍的记载当中去探索和发掘的。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关于《诗经》朗诵的范本,但是这些范本的读音会有细微的不同。为什么它叫《诗经》?其实它是在成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把《诗经》这个名称树立起来了。但是我了解到,外国人对《诗经》的翻译是叫The Book of Songs。在西方人眼里,《诗经》就是一部音乐作品,就是一部艺术歌曲总集。

我在演唱和挖掘《诗经》的时候,第一个概念就是“艺术歌曲”。每个人都可以读诗,每个人也都可以唱诗。其实在《诗经》产生的流域(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以及湖北北部一带),几乎是一个中原文化的集合。我每次参加国际演出的时候,都会不遗余力地向外国的歌唱家、导演、制作人推荐中国的古琴音乐和《诗经》文化。我有两个春节是在欧洲度过的,第一次是在荷兰的Utrecht(乌特勒支)大学,另一次是在西班巴斯克大学,这两次的出访都是由于我在清华大学演出了《诗经》音乐。音乐会之后,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学者,当时就给我发出了邀请。我记得有一个美国哲学家,在我演出结束后冲上台跟我握手说:“I don’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but I’m in tears.”这也给了我一个继续关注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动力和促进力量。

六、诗经》之《般》——岁月长河的一曲华

我还想和大家分享我们现在挖掘出来的唯一一首《颂》的作品——《般(páng)》。(音乐播放)

图片5

《颂》中的作品演奏时经常伴随着舞蹈,是有大型舞蹈的演出,或者是在祭祀的时候表演的。在《诗经》当中,《颂》不像《风》《雅》有很多词,《颂》的词都是很少的。但是有文字记载,《颂》的作品在演出当中通常会把音拉得很长。在这首作品当中,我们听到有一段变奏,这是我在诠释这个作品时候进行的二度创作。这不是旋律的创作,而是一个情感的叠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