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之路,永葆初心之志

不忘来时之路,永葆初心之志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不管是进是退,范仲淹都放不下为官之责,忧民忧君永远在心头,这种精神正是古代出仕者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我们应发扬光大先贤思想精华,涵养新时代的忧乐精神,不忘来时之路,永葆初心之志。

要有矢志不渝的忠诚品质。《论语》有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西汉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持节不屈”,南宋岳飞精忠报国“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明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朝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都是对忠诚最好的诠释。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受到何种不公的待遇,忠诚是不能打折扣的,也绝不能用来做任何交换的。真正的共产党员,对党不掺任何杂质,对人民是至纯至粹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严格落实“两个维护”,把忠诚的“基因”植入骨髓、融入灵魂、镌刻于心中,发自内心地热爱、触及灵魂地笃信、矢志不渝地跟随。

要有夙夜在公的为民情怀。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担任滁州刺史时,身为百姓的“父母官”,面对辖区内出现流民的现象,挥笔写下“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诗句,自叹未能尽责,有愧于百姓、有愧于朝廷。“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民本思想是贯穿其中的永恒主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时刻保持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心中常思百姓之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让党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要有愈险愈前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和能力,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具体体现,是在实践中进行党性修养的不懈追求。当前,在深化改革“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唯其艰难,方显勇毅。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脱皮掉肉”“敢啃硬骨”的精神,直面矛盾问题、险重任务,迎难而上,在攻坚克难、化解矛盾中提升能力水平、促进工作落实。“为官避事平生耻”,面对新问题新事物,要勇于“第一个吃螃蟹”,该拍板就要拍板、该担当就要担当,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岗位职责。

要有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道德经》有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90多年风雨兼程,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荣誉、利益,看淡个人荣辱得失,甘当无名英雄。“两弹元勋”于敏隐身荒滩隔壁28年,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新时代“愚公”李保国35年埋身太行山带领群众脱贫……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怀和气度,不谋一己之得失,而忧事业之兴衰。要正确对待荣辱得失,平和对待进退流转,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涵养良好心态、提升人生境界。要始终保持定力,“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物欲所诱,不为浮华所动,不为私情所扰,真正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605/1046166.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昌乐县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