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开讲,倒计时7天!

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开讲,倒计时7天!

1

陈来先生,哲学博士,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陈来先生近照)

(陈来先生近照)

他师承两位哲学大师,大力专研儒学哲学,是宋明理学研究的权威人物

他师从哲学泰斗张岱年、冯友兰大师,是1949年以后我国第一位哲学博士。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还开创了“朱熹理气观”的研究先河,完成对王阳明哲学的全面研究,把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提高至世界前沿,对阳明学、理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研究,都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陈来先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张岱年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

3(1983年夏,陈来与导师张岱年(右)摄于北大)

(1983年夏,陈来与导师张岱年(右)摄于北大)

20世纪80年代,九旬高龄的冯友兰先生不顾“耳目丧其聪明”的危险,毅然决定重写中国哲学史。陈来先生受北京大学哲学系委托,协助冯先生《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从此建立了与冯先生亦师亦友的学术因缘。

4(1986年夏,陈来先生毕业后,成为冯友兰(左)的助手)

(1986年夏,陈来先生毕业后,成为冯友兰(左)的助手)

陈来先生领会到的冯先生和张先生的学问气象是不同的,所谓“冯先生似明道(程颢),张先生似横渠(张载)”。冯先生的“道学气象”表现为“乐易和粹,从容自得”(《默然而观的体验:记冯友兰先生》)张先生的立身之道则是“刚颜木讷,直道而行”(冯友兰语)。

陈来先生说:“我师从张先生和冯先生。因为我给冯先生做助手这几年,在各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像中国哲学的解读、诠释,这些最基本的技术方法,都是张先生教的,我也自觉按照张先生的治学方法去做,但进一步提升治学的眼界、胸怀,以及看问题的高度,这个不是在课堂上能学到的,这是我给冯先生做助手这几年学到的新东西。”

在两位大师的引领下,陈来教授主要研究儒家哲学, 尤其是宋明理学和后五四时代的儒家哲学。1987年和1989年, 他出版了《朱熹哲学研究》和《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两部朱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朱子学一直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 然而朱子本身的思想体系繁复庞大, 其间颇有不能自相一致之处, 历来被研究者视为难题。 在《朱熹哲学研究》一书中, 陈来对朱子大量的原始材料作了全面精详的考证, 区分出朱子在不同时期所持的不同观点, 并通过细致的义理分析, 以朱子本人思想的发展脉络把握朱子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使得朱子前后各个同时期的论述的差异及其间的发展联系历历可辨。 张岱年先生称该书“ 提出了许多确实有据的新见解” , 海外学者更推许为“ 中国大陆中国哲学研究的典范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更将朱子三千多封书信一一加以考辨,按年编次, 多辨前人研究中之漏误,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名誉主席陈荣捷先生称其“ 考据之精审, 治学方法之严谨, 实为当代学者所罕见 ”, 赞许为朱子学研究的“ 划时代之作 ”。

5(《朱子书信编年史考证》 陈来作品)

(《朱子书信编年史考证》 陈来作品)

1986至1988年, 陈来先生赴哈佛和哥伦比亚研究讲学, 其时他随身携带《阳明全书》, 开始了他对宋明理学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王阳明的专题研究。1991年, 他出版了《有无之境—王阳明的哲学精神》。如果说朱子学的研究, 在考据辨析 中反映出陈来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 《有无之境》则在严谨的学术考据诠解之外更反映出陈来对阳明心性之学微言妙意的慧解与阐发。阳明学问, 以致良知为本, 讲求心体涵养功夫与道德境界之领悟, 其中说到高妙处, 时有为言语所难及者。 陈来先生对阳明学的阐释,可以说是对数百年来无数批评阳明背离儒家心性修养传统的指责作了一个根本性的回答, 宜乎海外学者评此书为“ 近年来讨论阳明学的力作, 堪称中文世界处理同一主题里的第一流作品 ”。1992年,《有无之境》获中国图书奖二等奖。

陈来先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阐释者,也是目前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研究极具代表性的学者。陈先生的儒学研究造诣精深,以宋明理学研究蜚声国际,尤其对朱子、王阳明等代表人物有博洽的研究,堪称学界典范。

他心怀儒学发展,力图振兴国学的世界地位,是当代著名哲学大家

陈来先生是一位既能博通古今、又能融汇中西的学者。陈来先生的“朱子未发说”“王阳明四句教”“仁学本体论”“仁体和用”“多元普遍性价值”等新理念、新创造都令人耳目一新,也奠定了他当代著名哲学大家的学术地位。

自80年代后期以来,陈来先生一直积极参加有关传统与现代化的文化论争。他关注并努力回应思想文化界的反传统声浪,也写了不少文章和评论,反对激进的反传统思潮。《人文主义的视界》《孔夫子与现代世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他还十分关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著作即是他思考成果的汇集。他既重视文献资料的收集与考察,又注重以西方哲学作为比较和参照的背景,视野较宽,且能交叉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开辟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新维度。

6(《北京.国学.大学》 陈来作品)

(《北京.国学.大学》 陈来作品)

他笔耕不辍,著述丰富,先后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每本专著都代表着该领域的高端水平,多部著作被译为英文、日文、韩文等,广受学界赞誉。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代,陈来先生更是提出:要“立时代潮头,通古今之变”。他对儒学的现代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积极回应海内外思想文化界的挑战,守护、阐发、弘扬儒学价值的传统。

7(陈来和杜维明在对谈“国学如何走向世界”)

(陈来和杜维明在对谈“国学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主体,世界眼光”,是清华大学复建国学院时设立的宗旨,也是陈来先生对未来国学研究的期许,更是对老清华国学院衣钵的继承。陈来先生说:“‘中国主体’是要突出我们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历史的理解,国学院本身就是一个彰显主体性的概念。老清华四大导师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们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色,但从一开始就不是守旧的,而是追求创新和卓越的;不是封闭的,而是通向世界的。我们也要继承这些,在和世界文化、和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研究的密切沟通中确立起自己的地位。”

8(陈来先生参加“‘人文清华’论坛”)

(陈来先生参加“‘人文清华’论坛”)

陈来先生和其同仁力求把清华国学院办成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延揽人才、举办讲座、编辑丛书等等工作,陈来先生都事无巨细地参与其中。尽管办公场地受限,他还是亲自组建起包括5位全职教师、若干讲座教授、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在内的研究队伍。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国学院从无到有地成长起来。国学院设立“梁启超讲座”“王国维讲座”“陈寅恪讲座”,三大讲座分别邀约哲、文、史诸领域的世界级学者,围绕特定的专题进行讲演。“我们邀请很多外国学者来演讲、交流,他们不一定研究汉学,有的研究中国问题、中国艺术、研究现代化。这么做是为了跟世界打通,找到新的学术生长点”,陈来先生说。

陈来先生以智者的纯粹之心剖析中国的社会转型、文化结构的调整、学界思维的定势、儒家哲学体系的建构等大问题,他睿智宽厚,又不失真知灼见;沉静平实,又总能言必有中。在反传统的声浪中,陈来先生力挽狂澜,为传统文化代言,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在未来的、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他坚信中国文化的价值、优势以及强大的凝聚力。

附陈来先生主要作品:

《朱熹哲学研究》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宋明理学》 

《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 

《中国宋元明哲学史》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等学术著作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